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研究的物理模型.PDF

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研究的物理模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研究的物理模型

第24卷 第4期              桂 林 工 学 院 学 报             Vol.24 No.4 2004年 10月         JOURNALOFGUILININSTITUTEOFTECHNOLOGY        Oct2004  文章编号:1006-544X(2004)04-0492-06 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烃污染研究的物理模型 陈余道,蒋亚萍,黄宗万,程亚平 (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运用砂卵石、中粗砂、细 砂、粉砂与粘土等在实验室内,按照自然界沉积物层序制作了一个含水层物理模型,具有给 水、排水、监测、抽提、淋滤与注入等功能,开展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研究.模型给水与排 3 水实验分别表明:含水层动态存储水量约13m;含水层平均孔隙度为01463和01459,其 中主要含水层中粗砂层,厚度约40cm,给水度为020-022.实验初期含水介质的盐分溶滤 对模型水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影响,含水层中硫酸盐、硝酸盐浓度及电导率呈增高趋势,而溶 解氧呈下降趋势.在向含水层注入汽油后,连续监测表明含水层中石油烃溶解组分苯、甲苯、 二甲苯和乙苯总浓度呈下降趋势,同时溶解氧低值检出,硝酸盐浓度逐步降低,而硫酸盐上 升到一定浓度后基本稳定.模型含水层处于兼氧状态,这为继续研究内在生物反硝化降解石 油烃的机理和增强生物降解作用的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场地. 关键词:地下水;石油烃;污染;物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X52302            文献标识码:A① 地下水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 已有许多人利用玻璃瓶或玻璃柱盛装含水层物质 水资源,由于其具有供水的优越性而普遍为人们 开展实验室微观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机理研究成 偏爱,许多城市和农村以之为饮用水来源.由于 果[4-6].然而,微元体的制作难免许多人为假设 地面废物淋滤与地下储藏罐的泄漏,地下水系统 条件,而且多采用单一污染物如苯或甲苯溶剂来 常常遭受各种污染.近年来,有机污染物侵害地 开展实验研究,这与实际地下水系统具有相当大 下水供水源地的事例不断出现,这些污染物能够 的差别[7,8].为尽量做到实验室仿真研究效果, 形成轻型的非溶相液体 (lightnonaqueousphase 在实验室内构筑了一个较大比例尺的含水层物理 [1,2] liquid,LNAPL) .在许多情况下,这样的污染 模型.本文的目的是在介绍模型构成的基础上, 可能事实存在,只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其迁移、分 通过实验了解模型的一些水理性质,并通过污染 布的原理以及缺乏监测而没有被发现.另外,发 物注入实验,论述利用该物理模型开展地下水中 现与推测地下水系统遭受这类污染也常常依赖于 [3] 有机污染物去除研究的可行性. 污染物在井中的集聚 .然而,许多现场调查又 常常由于观察井的缺乏、资金的缺乏以及作业许 1 模型简介 可等因素受到限制,未检测到的这些有机污染物 2 将继续迁移、溶解,对地下水供水源地构成潜在 模型建成于面积为60m的实验室内,其外形 的严重污染源. 是一个东西向长552m、南北向宽304m、高130 针对该类有机污染地下水系统的修复研究, m的砖混结构槽,槽的墙壁与底部均进行了防渗处 ① 收稿日期:20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