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病理学溃疡病课件版.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病理学溃疡病课件版.ppt

四 临床与病理联系:? ? 1、上腹部规律性疼痛 疼痛原因? 规律: 胃溃疡:餐后痛(0.5-2小时内)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夜间痛 2、反酸、嗳气 四 临床与病理联系: ? (一)周期性上腹部疼痛: 原因: 胃酸刺激溃疡局部的神经末梢 胃壁平滑肌的痉挛 创伤性神经瘤 十二指肠患者常出现夜间痛: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有关。 (二)返酸、嗳气: 原因: 幽门括约肌痉挛 胃逆蠕动 早期幽门狭窄 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受阻滞留胃内发酵。 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比较: 1、比胃溃疡常见 2、好发部位:球部的前壁或后壁 3、较小,直径约1cm 4、底部也分四层 5、较胃溃疡易发生穿孔、出血。 6、一般不癌变。 溃疡型胃癌 胃溃疡 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胃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区别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 直径一般 ﹤2㎝ 直径一般 ﹥2㎝ 深度 较深 较浅 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坏死、出血 周围粘膜 粘膜皱襞 粘膜皱襞中断 向溃疡集中 呈结节状肥厚 良、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病 peptic ulcer disease 消化性溃疡病: 十二指肠壁、胃壁的慢性溃疡 与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有关 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十二指肠溃疡占70% 胃溃疡占25% 复合性溃疡占5% 消化性溃疡病研究历史 第1次飞跃:1910年Schwarz教授提出, 无酸无溃疡(No acid , no ulcer) 第2次飞跃: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Warren和 Marshall教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 并提出无Hp无溃疡(No Hp , no ulcer)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消化性溃疡病研究历史 第1次飞跃:1910年Schwarz教授提出, 无酸无溃疡(No acid , no ulcer) 第2次飞跃: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Warren和 Marshall教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 并提出无Hp无溃疡(No Hp , no ulcer) 第3次飞跃:如何提高愈合质量? 损伤作用 防御作用 ? ? ?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一)正常的防御机制: 1、胃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及快速更新能力。 2、粘膜充足的血液供应。 3、胃粘膜分泌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粘膜屏障: 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脂蛋白形成,阻止胃酸中氢离子逆向弥散入胃粘膜内。 (二)损伤因素: 主要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 损伤作用 防御作用 ? ? ? (三)病因: (1)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HP破坏粘膜防御屏障的机制: 靶点: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直接作用:尿素酶、蛋白酶、磷酸酯酶,破坏粘膜上皮细胞 间接作用:释放趋化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引起炎症、 缺血;促进G细胞和胃泌素细胞释放激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2)药物、吸烟、胆汁反流等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迷走神经兴奋性↑→胃酸分泌↑→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神经兴奋性↓→胃蠕动↓→胃泌素分泌↑ →胃酸分泌↑→胃溃疡 (4)性别与遗传: 男:女=3:1, 家族倾向、O型血 HP感染 药物 粘液分泌不足或上皮细胞损伤 吸烟 ↓ 饮酒 屏障功能减弱 ↓ H+逆向弥散 →溃疡形成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