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位老師大家好!
本學期第一次定期考查已於日前舉辦完畢,其中高三社會組數學科成績頗不理想,於是數學科召開教學研究會花了很長的時間檢討因應方案。個人對於數學科老師的努力,予以肯定。也期待這些因應措施能有效提昇本校的數學科教學及評量。
因此再次將以前曾讀過的王克先所著教學心理學中有關學習動機的部份,稍作整理提供同仁參考,期盼全體同仁共同為提昇梅高校譽,百尺竿頭,再接再厲!
蘇景進敬上
前言
人類每項行為的背後,都有動機的存在,動機實為行為(當然包括學習)的原動力。換言之,人類的行為都是有所為而為。
與學習關係較密切的動機
與學習關係較密切的動機有三分述如下:
成就動機
以麥克利倫和艾肯森(Mc. Clelland D.C. and Atkinson R . W .二)二氏為首,致力於成就動機的研究,卓然有成,特將艾氏的成就動與論的要點及其在學習方面的論點
成就動機是個人對事、對物、對人的一種追求成功的傾向,而此動機的強弱是由經驗中學習得來的。
個人成就動機的強弱,決定於他面對情境的認知及對他自己成功可能性的估計。
二、求知動機 (needs to know and understand)
馬士洛「動機層次論」(motivational hierarchy theory)的主張:
人類有一種積極努力追求向上生長的傾向,每當一個較低層的需欲因目的達到獲得滿足時,一個新的而且較高一層的需欲便隨之出現。
教師如果發現學生的情緒不穩定,沒有求知慾,不肯努力,以致影響學業的進步,就必須從最下層的需求,加以考查,一層一層的往上推。必定會發現其癥結之所在,再設法調適或改善他的環境 · 幫助他解決困難,恢復信心,求知慾也會提高。
高層的自我實現或求知的需求,既然變化多,個別間的差異也大,就得參照實際情況來加以引導。
三、好奇動機:
學習心理強調善用學童的好奇動機,一者可以促進智能的發展,二則是奠定求知的基礎。
學習心理學常用的誘因
多用獎勵
郝洛克(E.B. Hurlock)的實驗用獎勵和譴責(praise and reproof)兩種誘因於實際教
學。如是經過五天, 各組進步的情形(如圖) ,可得以下結論:
獎勵組成績進步顯著,且成直線上升。
譴責組成績最初有進步,以後逐漸下降。
旁聽組初因看到以上兩組受到獎懲成績較佳,但沒有受老師直接獎懲,故成績便每況愈下。
控制組在五天之中,自始未見進步。 由此可知教學採積極的鼓勵比消極地一味責罰效果較佳。
→教育者應多採用獎勵來提高學習效率。
善用懲罰
懲罰與獎勵並用
懲罰只能暫時阻止某種不良行為,要想建立另一種良好行為,不能單靠懲罰,也必須使用獎勵。
懲罰須顧及學生的個別能力差異。
懲罰須顧及學生的個別性格差異。
提供及時回饋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自我瞭解的需欲,當考試結束後,學生無不急於知道個人的成績。
美國心理學者布克(W. F. Book)和諾非爾(L. Norvel)曾以「個人成績的獲悉」( knowledge of result)的實驗,來激勵學習的動機,也是回饋效用典型的例子。布、諾二氏將二群大學生作實驗對象,每天練習速寫 a字三十秒鐘,在最初九天內, A組知道白己的成績, B組不知道,自第十天起,相反的方法試驗,結果證明知曉白己成績的一組。其效果高於不知道自己成績一組。其進步的詳情可由下圖看出。在最初十天A組成績優於B組,後五天B組成績又超越A組,可見獲悉個人的成績亦係激發學習動機的有力的誘因。
獲得成功的滿足
名教育心理學家蓋玆(A.I. Gates)說過:「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成功的經驗對學習者來說,確屬十分需要的。
所以教師宜在教材設計時,安排學生適度的成功機會,如是則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愉快的經驗,而具有增強的作用;使學生有樂於學習的傾向。特別是對那些能力較低的學生,成功的經驗更為重要。有些教師常誤以為增加課業的難度,可以「逼」學生用功,而未曾想到那常將導致學生對該項課業的恐懼,引起緊張反應,以致降低學習的效果。
很多實驗證實,成功的經驗會提高個人的抱負水準,失敗的經驗則降低個人的抱負水準。一方面幫助學生使每個人都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經驗,但成功的經驗耍比失敗的為多。另一力面,應幫助學生瞭解他自己,並瞭解團體中的別人。幫助學生瞭解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並要他瞭解教師和團體期望他能達到的標寧。
結論
個人的目標、興趣和態度等, 都具有動機,當目標和與趣已經建立之後,常有自動維持其功能的傾向,而不復需要原有的需欲或驅力的支持。亞爾彼特(G..W. Allport)為「動機功能獨立」( functional autonomy of motives)。
動機固然是學習的動力,一股人在學習過程的初期總是要你某些誘因(inc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