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中用户的身份认同建构_以豆瓣网为例.pdf

网络社区中用户的身份认同建构_以豆瓣网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新媒体New Media 网络社区中用户的身份认同建构 ———以豆瓣网为例 □ 周 俊 毛湛文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 (2012)01—0074- 3 【内容提要】本文在重新反思媒介和认同的关系时,跳出了以往研究中那种以媒介为中心的视角,转向了以用户为中心 的视角,从他们建构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反观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选择网络社区的典型代表豆瓣网作为个案进行 研究,对社区活跃用户进行了观察和深度访谈,梳理了社区成员建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与机制,并从中发现了作 为传播环境的媒介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社区;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媒介影响 的真正主体———人的身上,也就是媒介的使用者受众身上。 一、引 言 当然,还需注意到的是,网络技术打破了大众传媒对传播权 的垄断,赋予了受众更多的话语机会及权利,因此,本文使用 认同的概念在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中都有着 “用户”的概念来取代“受众”。在此背景下,本文关注的是网 丰富的阐释,以至于在回顾认同主题的研究时,发现了上千 络媒介的使用者们———用户是如何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的。 ① 种纷繁复杂的定义。 但无论哪种定义,都不能忽视这样的现 实:认同的过程充满了信息交换和沟通的痕迹,人们在寻求、 二、研究设计 塑造或是建构认同中,也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完成。认同 与传播、与媒介的关系也自然成为了传播学者关心的话题。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摒弃了宏观视角的论述,而 现实中,由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的不同,一 是希望从具体的传播情境或空间展开考察。沿此思路,为了 ⑤ 个人往往具备多个身份,需要完成多重的身份认同。而在信 提升研究操作性,选择了网络社区的代表网站豆瓣网 中的 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大众传媒 用户作为研究对象。 目前在学术界,选择特定网络社区空 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洪流包裹之下的人们, 间,从受众传播实践角度来考察身份认同的研究还为数不 在寻求认同时对大众传媒的使用更加依赖。因而媒介在现 多。在研究设计时首先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代社会认同建构中的作用也更值得思考。较早注意到这一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选择网络社区来考察?网络社 情形的是英国社会学者安东尼·吉登斯。他在《现代性与自 区是网友主要的活动空间,无论是BBS、QQ群等传统社区, 我认同》中评价道:“由媒体所传递的经验,已长久地影响自 还是博客、SNS 网站、微博等新兴社区,都覆盖了绝大多数 ② 74 我认同和社会关系的基本组织。” 他也敏锐地发现了新问 的网络用户。同时,网络社区“共同体”的特质包含了认同的 ③ 题,即电子媒介可能“创造出各种新型的分殊和裂变方式”, 成分。我国社会学者郑杭生对网络社区的定义中就强调了 造成“自我是脆弱的、易损的、有裂痕的、呈碎片状的”。④吉 认同,指出其是“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

文档评论(0)

ljy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