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6卷 第1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现代农业分工体系与小农户的半无产化
———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再认识
张慧鹏
[摘摇 要]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竞争推动分工不断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个
体化小生产必然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淘汰,小农变成无产者。 当今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农
业生产已经高度社会化,小农家庭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消失,但小农户已经被整合进高度社会化的
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从属和依附于大资本,处在半无产化状态。 个体小农分散经营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社
会化的需要,通过农民组织化重构食物生产与流通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关键词]摇 分工深化;生产社会化;小农家庭经营;半无产化
一、引言:审视当代中国小农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视角
中国有着悠久的小农经济传统,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小农生产方式。 1949 年之后,
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彻底改造了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 20世纪70 年代末开始的分田到户改革,
让中国农业又重新回到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家庭生产模式。 经过40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农业
生产经营主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分化:一方面,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
淤
化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 ;另一方面,“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
于
十亩冶的小规模家庭农业仍然大量存在,表现出很强的坚韧性 。
21世纪以来,围绕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学术界一直有激烈的争论。 其中,如
何对待小农户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不少人把美国式大农场当作现代农业的样板,据此批评我
国的小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太小、生产效率太低,主张用大农场取代小农户[1-3]。 一些学者极力倡导
盂
土地的私有化,试图通过土地私有化实现农业的规模化 。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发展
阶段和经济社会条件下,小农户的大量存在还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温铁军认为,正是由于城乡二元
[收稿日期]摇 2018 09 16
[基金项目]摇 本文是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从农民合作
入手构建以乡村为主体的新型发展模式冶(项目批准号 18VSJ0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新型集体经济研究冶(资助编号:2018M631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摇 张慧鹏,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邮编:510275。
淤摇 截至2016年底,全国家庭农场达到87郾7万户,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亩左右;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41万
个,辐射带动的种植业生产基地约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带动畜禽饲养量占全国的2/ 3 以上;其中各
类龙头企业达到12郾9万家,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 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冶产
品供给的2/ 3 以上。 参见: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280万个,《农民日报》2017年3月8 日。
于摇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近2郾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经营的
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左右。 屈冬玉:以信息化加快推进小农现代化,《人民日报》2017年6月5 日。
盂摇 陈志武:农村土地私有化后结果不会比现在糟,《财经时报》2005 年10 月8 日。 文贯中:现行土地制度已成中
国现代转型的桎梏,《东方早报》2012年1月18 日。 关于土地私有化观点的总结和批判,参见简新华:《中国农
地制度和经营方式创新研究———兼评中国土地私有化》,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1期。
第1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张慧鹏:现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