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HYPERLINK /video/n_show/Nav_10/D3D94468_1.htm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共3课时,本教案为第2课时。
二、教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12页。
内容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文中作者多次写到水,也是写作的另一条线索,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有两条线索,作者就是按这两条线索写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景物,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
1、让学生画示意图,找到相应的段落朗读。
2、利用“网络视频”等先进的资源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随作者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出示旅游双龙洞【百度视频】
/v_show/id_XODcyMTc5Ng==.html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出示双龙洞外洞【百度图片】/fotolog/detail/1309045/
让学生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出示【百度图片】
/fotolog/detail/1309045/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ED灯珠焊接教程.pdf
- PWM控制渐变七彩灯的电路图及C51程序.pdf
- 光立方取摸串口通信软件使用说明.pdf
- 光立方设计原理.pdf
- 乐涛3D16不需要程序的光立方DIY完整教程201503.pdf
- 乐涛3D16光立方原理图20141124.pdf
- 手把手教你光立方取模软件的使用(以字符R为例).pdf
- 小蛮腰教程完美版.pdf
- MBI5026使用说明最新教材完美版.doc
- APM4953中文资料最新教材完美版.pdf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练习.doc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doc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doc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doc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及答案.doc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六年级阅读练习《记金华的双龙洞》.doc
- 鲁科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检测试题.doc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及课堂练习四下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doc
- 鲁科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