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新版教案.5第五节 日本明治维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1 第五节 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的意义】 求解近代日本成功与挫折之谜。 日本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井上清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比作“东方的彗星”,说它“像彗星那样跃登历史舞台”;“经历了半个世纪,又像彗星那样消失了。” 【研究状况】 (1)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 (2)20世纪60年代的周一良、吴廷璆。 (3)1978-1985年间的研究高潮 □《世界历史》编辑部:《明治维新的再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伊文成、马家俊、汤重南、汪淼、朱守仁著:《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 □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 □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一、明治维新运动兴起的背景 (一)幕藩体制下新经济成分、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幕藩体制: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政治统治与经济剥削紧密结合的根本性的统治制度。幕府将军掌握国家最高的政治、经济权力,统领全国各地的藩国大名,以一般武士为统治基础,对广大的农工商等级实行政治统治与经济剥削。此体制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并在社会上实行界限森严的等级制度。 1、工场手工业与早期资产阶级 □“换棉”;“机织下女”(女工)。 2、新的土地占有、经营方式与新兴地主、富农 □“豪农豪商” (二)大商人和高利贷者不满幕府统治 (三)广大下级武士成为幕府统治的对立面 (四)农民、市民反对幕府统治 □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领导的市民暴动 (五)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新变化 1、后期水户学的重大影响 “水户学”在17世纪后半期兴起于水户藩,综合了儒学、国学和神道,宣扬大义名分、尊崇皇室;到19世纪前半期形成后期水户学,除仍以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为基础外,另提出了“尊王攘夷论”(尊敬天皇、锁国攘夷)。 2、兰学在日本的传播 “兰学”:在德川锁国时代,日本人通过荷兰人所了解到的西方学术文化。 (六)天保改革和西南四藩的强盛 □天保年间(1830-1843年)长州、萨摩、土佐和肥前四藩进行的学习西方、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改革。 (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和社会危机的加深 □1853年培里来航和次年的《日美亲善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安正五国条约”:1858年日本被迫于美英法俄荷分别签订的《通商航海条约》(片面的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等)。 二、“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衰和倒幕运动的成功 1、“尊王攘夷”运动 1854至1864年间,下级武士改革派联合部分藩国大名、朝廷中的公卿打着尊崇天皇的旗号压制幕府去领导反对外国侵略的活动。 □吉田松阴(1830-1859年),幕末思想家、教育家,尊攘派志士。1855年起主持长州藩松下村塾,培育志士,鼓吹改革。1858年倡导“草莽崛起论”。 2、倒幕运动 □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1864年夏秋之后),日本改革派武士联合新兴地主和早期资产阶级,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以武装斗争方式推翻幕府统治的革命运动。 □戊辰战争 三、明治新政权的各方面改革 (一)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1、调整、稳定国家权力机构 □1868-1885年间的太政官制度;1885年以来的内阁制度。 2、推行“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的政策 (二)废除封建等级制,取消武士特权 □近代身份制:皇族-华族-士族-平民 □原武士的称姓权、坐食俸禄权。 (三)经济领域内的改革 1、土地制度及土地税制度的改革 □1873年的《地税改革条例》 □近代日本的寄生地主制(即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2、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殖产兴业”政策: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制定、实施的重大经济政策,基本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乃至动用国家资金,加紧推行资本原始积累,并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然后大力扶植私人大资本。】 【□1874-1880年间的“官营示范主义”和“技术移植主义”。□1880年11月的“处理官营企业条例”。】 (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大力发展教育 【“文明开化”政策:广义上说,它包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乃至生活方式;其主要内容,即其狭义是发展、普及近代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1890年《教育敕语》,近代封建主义、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确立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1871年“断发脱刀令” (五)山县有朋与明治军事改革 1、改革的内容: (1)废除封建军事制度,实行近代义务兵役制 □1873年《征兵令》 (2)改善军事装备 (3)逐步调整军队编制 □镇台制□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 (4)调整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确立天皇对军队的统帅权和军部独立制度 (5)在军队中实行封建专制主义教育,无限制地强调军队对天皇的绝对效忠 □1878年《军

文档评论(0)

文库创作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