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法用笔观念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网
内容提要 :骨法用笔对于中国的绘画和书法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观念和技巧之一,它对于作品的造
型、气韵和神采都有深刻影响。从时代背景讲,骨法用笔观念的兴起同汉魏时期的相法方
术有密切关联。但从思想来源探究,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萨满一巫觋文化的骨骼透视
现象。中国书画作品对于骨法用笔的侧重,渊源于原始信仰通过骨骼来再现生命的信念。
关 键 词 :骨法 用笔 萨满透视
作者简介 :聂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一 、 “骨法用笔”观念的兴起
用笔对于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来说都是至为关键的元素,中国书画对于笔触品质的关注要远超造型
之上,这是中国书画艺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转述六朝谢赫画论 日:“画有六
法 :一 日气韵生动,二 日骨法用笔,三 日应物象形,四日随类赋彩,五日经营位置,六 日传模移写。
自古画人,罕能兼之。” 从表述的序列和实际的影响来说,气韵生动排名首位。然而所谓 “气韵生动”
的具体所指并非显而易见,气“韵”本身便难以把握,更何况加以 “生动”的限定,多数情况下处于只
可意会难 以言传 的境地 。从实际的创作层面而言,骨法用笔居于艺术理念的首位。用笔的技巧,虽然
自古以来便有秘传的色彩,但毕竟是具体的运作,尚有形迹可寻。用笔能否合乎骨法,直接关系到作
品能否达到 “气韵生动”之境。然而何谓 “骨法”,历史上却缺少足够的阐述。进一步而言,骨法用笔
何以与气韵生动密切关联,其学理更加晦昧不明。
中国绘画 自魏晋时期发展为独立艺术,从此际 “骨法 ”便成为评价绘画的重要标尺。据传顾恺之
论古画云 :周“本记。重叠尔纶,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伏羲神农。虽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
兼美好 ,神属冥芒,居然有得一之想。汉本记 。季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细美 ,至于龙颜一像 ,超豁高
雄,览之若面也。孙武。大苟首也。骨趣甚奇,二婕 以怜美之体,有惊剧之则,著以临见妙裁,寻其
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 。醉客。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慢之 。亦 以助神醉耳。多有骨俱 。然蔺生变趣 ,
佳作者矣。列士。有骨俱 ,然蔺生恨急列 ,不似英贤之慨 ,以求古人 ,未之见也。于秦王之对荆卿 ,
及覆大闲,凡此类,虽美而不尽善也。三马。隽骨天奇,其腾罩如蹑虚空,于马势尽善也。”
从 《历代名画记》转引这段顾恺之画论可见,骨法是评价绘画最为重要的标尺之一,尤其是对于人
物绘画而言。而人物画在早期绘画最为重要 ,由此可见骨法观念在当时所具有的非常意义。后来对于骨
法的侧重又延伸到另外一个重要题材——鞍马 :“韩斡,大梁人 。王右丞维见其画,遂推奖之。官至太
府寺丞。善写貌人物,尤工鞍马,初师曹霸,后 自独擅。杜甫赠霸 《曹霸画马歌》日:弟‘子韩斡早入
室,亦能画马穷殊相。斡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彦远以杜甫岂知画者,徒以干马肥大,遂
有画肉之诮。” 杜甫在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对韩斡的画马风格颇有批评,认为韩干所画马匹没有对
骨骼有充分表现,而只是突出了骏马的肌肉特征,这样处理的后果就是忽视了神骏的精神特质 。他认为
韩斡缺少了对于骨法的刻画,其后果就是失去了所描述对象的生动气韵 。杜甫的这个批评非常致命 ,他
①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年版,第 16页。
②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第 89—9O页。
③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第 152— 153页。
o86
… … … … … … … … … … … … … … … … … … … … … … 嚣法用笔与移淄透视
认为韩斡违背了中国绘画最为重要的两个原则。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杜甫的结论,但是以骨法作为
鞍马绘画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当时的共识,区别仅在于是否认可韩斡合乎这个标准而已。
谢赫六法对骨法的侧重在后世逐步超越人物与鞍马题材绘画,而演化为通行的原则,从此骨法与
用笔两个元素便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谢赫的这一原则推演,所有奠基于用笔的绘画都会涉及到骨法 问
题 。后来荆浩又对谢赫的骨法用笔予以解说道 :“凡笔有四势 ,谓筋肉骨气。笔绝而断谓之筋 ,起伏成
实谓之 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故知墨大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正气 ,筋死者无 肉,
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 在荆浩看来,用笔不仅涉及到骨法,还有筋肉气脉的贯通。但显然骨法
居于其中重要位置,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说道 :夫“象物必
在于形似 ,须全其骨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