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铝合金型材模开裂原因分析
记录号:JS-AL-其他(工模具)-036
铝合金型材模开裂原因分析
摘要:用 H13 钢制造的 Φ305mm 铝合金型材模,在挤压过程中出现开裂。通常相同形状模
具可挤压 14~15t 产品,开裂模具仅生产约 3t 产品就开裂。对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硬
度分析及显微组织分析,并经过综合分析表明,模具早期失效开裂的根本原因是原模具所用
锻件锻造比不足,锻造温度控制及锻后冷却速度控制不当,导致出现晶粒粗大、粗细极悬殊
的混晶组织,且未经细化晶粒处理而直接投入最终淬、回火热处理,粗晶粒遗传及更长大,
使模具脆性极高。
关键词:铝合金型材模;开裂;锻造比;混晶组织
材料种类/牌号:热作模具钢/H13
概述
用 H13 钢制造的 Φ305mm 铝合金型材模,在挤压过程中出现开裂。以往相同形状模具
可挤压 14~15t 产品,这次开裂模具仅生产了约 3t 产品就开裂。模具生产过程:粗加工→
热处理(要求 48~49HRC )→电火花、线切割→模具成品。模具试模合格后渗氮处理。图
1 为送检开裂模具外形照。
图 1 送检模具外形照片
测试过程与结果
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德国 WAS 公司 FOUNDRY-MASTER 台式真空火花发射光谱仪分析,结果如下
(wt% ):
1
元素名称 C Si Mn P S Cr Mo V
实测值 0.36 0.80 0.36 0.020 <0.005 5.07 1.14 0.94
符合 4Cr5MoSiV1 (H13 )钢化学成分要求。
硬度检测
失效模具材料硬度为 47.5~48.0HRC 。
显微组织分析
图2 为模具基体组织的细晶及极粗晶带低倍形态。图 3、图4 分别为模具基体组织的细
晶及粗晶区相同倍数的放大像,可见晶粒粗细差别极其悬殊,粗晶区中的一个晶粒占满整个
视场。图 5 为另一细晶与粗晶带的低倍形态,图 6 为图 5 细晶区的局部放大像。图 7、图 8
为在较低倍数拍照的极粗大晶粒形态,还可见沿锻造变形方向形成的长条晶粒(图 9 )。图
10 为只显示较粗大晶粒的照片,经测定其晶粒大小比 1 级粗晶还要大,而细晶区可评为细
晶 5 级。
图2 模具低倍组织形态 80× 图3 图2 细晶区放大像 400×
图4 图2 粗晶区放大像 400× 图5 另一细晶与粗晶带的低倍形态 80×
2
图6 图5 局部放大像 400× 图7 粗大晶粒形态 160×
图 8 粗大晶粒形态 300× 图9 锻造变形方向形成的长条晶粒 150×
图 10 粗大晶界形态 80×
图 11 为渗氮层,图 12 为图 11 放大像,可见由于原淬火基体粗大晶粒晶界成为氮化层
中裂纹策源地(图 13)。图 14 为渗氮层中隐形裂纹,可见沿着粗大晶粒晶界发生及发展(图
15)成为宏观裂纹。
3
图 11 渗氮层组织形态 150× 图 12 图 11 局部放大像 300×
图 13 渗氮层组织放大像 700× 图 14 渗氮层中裂纹形态 160×
图 15 裂纹沿粗大晶界发展形态 160×
结论
原模具所用锻件锻造比不足,锻造温度控制及锻后冷却速度控制不当,导致出现晶粒粗
大、粗细极悬殊的混晶组织,且未经细化晶粒处理而直接投入最终淬、回火热处理,粗晶粒
遗传及更长大,使模具脆性极高,在服役过程中极易从应力集中的拐角位产生微裂纹而迅速
延伸发展为宏观裂纹,这是模具早期失效开裂的根本原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