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在现代出土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PDF

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在现代出土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ll卷第3期 地质力学学报 V01.11No.3 2O0 5 5年9月 OFGEOMECHANICS Sep.200 JOURNAL 文章编号:1006.6616(2005)03.0278.09 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在现代出土石质 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张志国,彭 华,马寅生,白嘉启,马秀敏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以超声波法对保护和复原近日在北京出土的乾隆御碑所做的无损探伤试验 为例,介绍了用超声波定量检测石质文物内部裂纹缺陷及其凤化程度的一种新的方 法。对于不同年代的石质文物(如石佛像雕、石碑、石柱等),采用该方法不但能 够探测其内部裂隙的走向和发育程度,而且能根据声波的特征判断其风化程度和强 度,为文物的保护和复原提供可靠的资料。 关键词:超声波;无损检测;石质文物 中图分类号:P631.5;G264 文献标识码:A O 前言 超声波探伤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实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被测物体中激 发出一定频率的超声弹性波,以一定路线在物体内部传播并通过仪器接收,通过分析研究所 接收的信号,就可了解物体内部的力学特性和缺陷的分布情况。超声波探测技术在国外起步 较早,随着电子技术和仪器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超声探测仪的精度越来越高,而且体积也越 来越小,用于探测物体和结构的仪器和各种探测方法也不断地涌现出来¨以1。超声波探测对 被测物体没有损伤,而且测试简便易行,到目前为止,超声波探测广泛应用于混凝土、铁路 钢轨、金属构件的内部空洞、表层缺陷、裂缝深度、抗压强度等检测中b“。,但在石质文物 保护中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如何利用超声波定量探测石质文物的缺陷、风化程度,确定其加 固和最佳的保护措施就成为文物管理部门所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 究,提出了一种利用超声波定量检测石质文物内部缝隙分布和判断其风化程度的方法,经实 际工程验证,完全满足文物修复工程检测的要求。 前不久在北京先农坛附近发现的刻有乾隆皇帝手书《帝都篇》和《皇都篇》的乾隆御 碑,详细记述了北京建都的历史和意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成为北京近年来发掘 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将成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由于该碑被深埋地下数百年,目前从碑帽、碑身到碑座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裂纹,特别 收稿日期:2005.07,18 作者简介:张志国(1951一),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地震地质、石油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 第3期 张志国等: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在现代出土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279 是石碑的底座部分,甚至出现了通体裂纹。如果把整个石碑复原并 重新竖立起来,石碑的各个部分相互叠压在一起,每个部分除了自 身重量,都要承受其上边部分的压力,那么碑身特别是碑座会不会 因为已经受损而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进而导致新的损伤,危及 游客?这是首都博物馆及有关单位文物保护专家深切关心的问题。 为此,地质力学研究所受北京市首都博物馆的委托,赴现场对乾隆 御碑碑身岩石强度和裂隙状况进行了安全性检测工作。检测工作于 2005年5月9日在先农坛公园进行。 1 碑体现状 碑体为立方柱形(图1),碑体岩性为大理岩,从上到下分上碑 帽、下碑帽、碑身、上碑座、下碑座5个部分,通高6.7m,全重超 图1 乾隆御碑 过40t,各部分尺寸及编号见表1。 复原示意图 从整体看,碑身大理岩表面完整,局部边缘岩石呈微风化状。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