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松竹卫生院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2018雷州市松竹卫生院2018年9月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是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登革热的传媒是什么?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其中, 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栖息于阴暗潮湿场所,室内外都有蚊虫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登革热的传染途径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患者如果在发烧前1-2天至发烧后4-5天内被蚊虫叮咬,病毒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式不会被传染的。外潜伏期:8~14日帶病毒蚊健康人士患病者潜伏期:3~15日常见为5~8日登革热的传染途径登革热的传染途径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1 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内可达39~40℃,部分患者表现为双峰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2 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天~5天。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3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4 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出血,或颅内出血。5 肝肿大,胸腹腔积液。6 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三痛(头、眼眶、肌肉关节)三红征(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出血倾向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典型的登革热临床症状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感,发热不超过39℃,全身疼痛轻,皮疹少或无皮疹,一般不出血,病程短(1-4天)。 重型登革热 起病时如典型登革热表现,但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的症状和体征 。有些病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多于24小时内死亡。如果您: 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那么请您注意排除:并请勿到私人诊所、卫生站治疗立即到医院发热诊室就诊或转诊到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时填写疑似病例卡(传染病)登记卡。传播登革热的蚊子 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伊蚊的生活习性:雌蚊在日间吸食血(9:00-10:00和14:00-18:00为活动的猖獗期,16:00达到一日最高峰,高峰期出现于日出后两小时内及日落前两小时内) 。 罪魁祸首—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积水是祸源它们主要在人工或植物容器积水中孳生,如花盆、缸罐、轮胎、树洞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view/28202.htm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时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流行特征地理分布:登革热主要在北纬25°到南纬25°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中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台湾、广东、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登革病毒常先流行于市镇,后向农村蔓延。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登革热远距离传播已逐渐引起重视。季节性:登革热的流行与伊蚊的滋生繁殖有关,主要发生于气温高多雨的夏秋季。在广东省为5~11月,海南省为3~12月。 怎样预防登革热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 环境治理,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的一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 登革热的预防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消灭成蚊做好个人防护切断蚊子繁殖=无蚊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控 制 措 施要遵循边调查、边调整、边控制的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家居和办公环境防治水养植物每周换两次水,并冲洗根部和洗刷瓶壁。建议转用泥或沙养。常见的登革热蚊媒孳生地灭蚊剂(敌敌畏)喷洒周边垃圾、杂草及空屋/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 用泥土、石头和杀虫剂喷洒(敌敌畏)等填平不需要的污水坑、洼地,废弃的池塘和沟渠,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生蚊控制措施----传染源管理防蚊隔离要求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沙门(网)、蚊帐,发热病人可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或滞留杀虫剂。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伊蚊成蚊和随时清除伊蚊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