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的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始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所口腔系。1962年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成立并在武昌开诊;1993年湖北医学院口腔系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湖北医科大学组成新的武汉大学,医院更名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院和主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之一。 实验流行病学的特点 1、是实验法而不是观察法 2、设立严格的对照观察,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人为干预) 3、实验流行病学也是先因后果的前瞻性研究,与群组研究不同的是需要对研究对象采取某种干预措施,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可信度高,用途广泛 例如饮水氟化研究,氟化物防龋的研究 实验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或步骤: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 (二)确定实验现场 (三)确定实验对象 (四)确定实验样本量:样本量计算公式 (五)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 (六)开放实验与盲法实验:单盲、双盲或三盲 (七)实验措施标准化:校正试验 (八)确定实验观察期限 理性发展时期——形成科学基础 口腔细菌学研究 1883:人类口腔是个感染灶 龋齿病因 :米勒“化学细菌学说” 1896-1905:细菌与牙周病的关系 1911:感染牙可引起系统紊乱 1914:感染牙中的链球菌可定殖于动物 理性发展时期——形成科学基础 氟化物防龋的应用 1846:发现水中含有氟化物 1847:牙釉质/牙本质中含氟化物 1874:氟化物有防龋作用(德) 推荐儿童、孕妇用氟防龋(英) 1896:食品中缺氟易致牙病 20世纪初,西方现代牙医学传入中国 建立牙科诊所、学校 出现口腔卫生刊物、宣传、展览等 调查龋齿、斑釉 我国 诞生与发展时期——形成系统学科 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生活标准的提高 卫生保健观念改变:个人途径——国家干预 个人预防途径 ? 改变行为习惯 公共卫生途径 ? 改善环境 预防口腔医学在欧美的发展 两个权威机构的成立 为全球的口腔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美国国立牙科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Dentistry Research,NIDR) 世界卫生组织(WHO) 1、宗旨: ——尽可能使全人类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 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不分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社会状况 2、工作领域: 60年代:建立全球口腔资料 70年代: 通过饮水氟化预防龋齿的决议 提出2000年全球口腔卫生保健目标 把口腔健康作为全身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 在11个国家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 美国国立牙科研究所NIDR 50年代:确认社区饮水氟化防龋项目的安全性、 有效性与可行性 60年代:证实龋病与牙周病都是感染性疾病 中国的口腔保健 起步晚 :20世纪中叶 50年代:龋齿病因学研究、氟化物防龋研究 60年代:牙周病病因学、 氟牙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70年代:关于饮水加氟的争议、推广保健牙刷 80年代:第一版《口腔预防医学》出版、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成立 几十年的发展 1970年广州开始饮水氟化。1979年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第一个创立了口腔预防科。1988年成立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1989年9月20日以“爱牙健齿强身”为中心主题,开始了全国爱牙日活动,标志着中国的预防口腔医学达到了科学基础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缩短了世界差距 最近的发展——快速发展 国内(90年代以来): 制定2000年口腔预防保健目标 编写口腔预防医学教材、开设预防口腔医学课程 每年开展爱牙日活动(9.20) 成立全国牙病防治基金会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口腔保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前景美好: 预计在21世纪的前50年内,口腔健康科学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会有较大的增强,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得到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传染病与感染性基本会得到有效控制,人类的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会有普遍的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会有较大的提升。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作用 一、口腔流行病学的定义 口腔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 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 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病因、 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治策略 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红软基地.PPT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中华医学会.DOC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临床路径表单.DOC
- 胆道系统的辅助检查--胆道镜检查.PPT
- 脏会水委西地中工-山西地质工程勘察院.PDF
- 膀胱结石病发时有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PPT
- 自然灾害链情景态势组合推演方法-管理评论.PDF
- 苏州企业专利导航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连.DOC
- 草塔中学006下学期高三化学综合卷.DOC
- 药品采购-询价文件-安徽工商职业学院.DOC
- GB/T 45632-2025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pdf
-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GB/T 45616.4-2025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面向制造的数字孪生框架 第4部分:信息交换》.pdf
-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GB/T 33588.1-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pdf
- 《GB/T 33588.3-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s)的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588.3-2025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3部分:隔离放电间隙(ISGs)的要求.pdf
- GB/T 18757-2025企业建模与体系结构 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论的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