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文档-可编辑-- -- 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史 中国盐业历史非常悠久。考盐之名最早见诸于《尚 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厥贡盐 ,, ” ,最先发现的是海盐,五帝时代发现池盐,战国末期发现井盐 ,, 在整个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国的制盐业在当时的世界上令人刮目相看,一项项先进的生产技术,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华夏文化的史册上。 上古时代:煮海为盐的传说 中国历史上对盐的发现,最早闻名的是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在山东半岛南岸胶州湾一带,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名叫夙沙,他聪明能干,膂力过人,善使一条用绳子结的网,每次外出打猎,都能捕获很多的禽兽鱼鳖。有一天夙沙在海边煮鱼吃,他和往常一样提着陶罐从海里打半罐水回来,刚放在火上煮,突然一头大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见了岂能放过,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死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缶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味道又咸又鲜。夙沙用它就着烤熟的野猪肉吃起来,味道好极了。那白白的细末便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 夙沙氏的传说自战国汉、唐至宋流传很普遍。古籍《世 本》一书记有“夙沙氏煮海为盐” 、“宿沙氏始煮海为盐”的字句。夙沙氏 (即宿沙氏 ) 是什么人 ?一种说法是“黄帝臣” , 一种说法是炎帝的诸侯,一种说法是“夙沙瞿子” 。《吕氏春秋 用民篇》载: “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神农即炎帝。 据考证,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上的古老部 落,和传说中的洪荒时期的炎帝部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推论,夙沙部落长期与海为邻,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而且大 约在商、周之际就已在当地推广和普及用海水煮盐。 《中国 盐政史》谓: “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 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 。” 20 世纪 50 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 证明了仰韶时期 (公元 前 5000 年~公元前 3000 年)当地已学会煎煮海盐。 这一发现 与史载资料相印证,可以肯定至少在 4700 年前我国山东至 福建沿海一带已学会煎煮海盐。 根据以上资料佐证,在中国,盐起源发生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在宋朝以前,在河东解州安邑县东南十里,就修建了专为祭祀“盐宗”的庙宇。清同治年 间,盐运使乔松年在泰州修建“盐宗庙” ,庙中供奉在主位 的即是煮海为盐的夙沙氏,商周之际运输卤盐的胶鬲、春秋时在齐国实行“盐政官营”的管仲,置于陪祭的地位。 汉代:盐铁论引发的变革 西汉的汉昭帝在始元六年 (前 81 年 )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以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展开辩论。这是《盐铁论》一书的由来。汉武帝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 经济思想上的对立在盐铁会议上 ,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 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 经济政策。 在经济方面要求 “罢盐铁、 酒榷、均输” 。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 反对“言利” ,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 ,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 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他们提出了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认为工商业“非治 国之本务”,主张“进本退末,广利农业” ,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 。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他们的重本抑 末说,实际上是要抑官营工商业, 而为私人工商业争夺利权。 贤良、文学在辩论中所阐述的当时的儒家经济思想, 经过《盐铁论》作者桓宽的“推衍” ,更为全面系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 西汉时期的井盐生产也有长足的发展,井盐生产技术逐 渐提高。首先,凿井技术有所进步,已经出现了“深六十余丈” (约合 138.24 米)的盐井;其次是采用楼架,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提高采卤效率;再次是在煎盐时采用温锅热卤水蒸发水分,以节约燃料。 此外,吴王刘濞 “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 煮海水为盐” , 从扬州城东北处,东通海陵仓 (泰州 ),开了一条运河,称之 邗沟,后称通扬运河,便利运盐,开启扬州盐业之先河,扬 州盐业此后在历代可谓延绵不绝,成为历代朝廷的赋税大 户。 隋唐:海盐和池盐技术的进步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 代盐业史发展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食盐的生产在前代基础上有了较大进步。井盐开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专卖制度也实现了由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为主的变革性过渡,出现了 若干新的政策和专卖运行方式。 隋文帝开皇三年 (583 ) ,开放盐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