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p250第一节概论.pptVIP

第13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p250第一节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二噁英及其检测 1.二噁英的特性与种类 二噁英全名为多氯代二噁英,简称PCDDS,是一类三环芳香族化合物。 属于脂溶性化合物,难于生物降解,二噁英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的化合物。二噁英还具有强烈的致肝癌毒性。TCDD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在,肝器官受损。二噁英对人类不致命的慢性病状包括痤疮、脱发、尿血、神经麻木和体重减轻,有时会出现极度衰弱。 1998WHO根据最新毒性资料,规定日摄入量不超过1~4ng/kg。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限定标准。 2.二噁英的主要来源 ① 含氯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 ② 垃圾的焚烧。 ③ 煤、石油、汽油、沥青等的燃烧。 ④ 含除草剂的枯草残叶的燃烧及森林大火也会产生二噁英。 3.二噁英的检测 环境中的二噁英主要是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进入食品。食品的脂肪中二噁英的浓度较高。二噁英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法。 (1)二噁英的提取方法 ① 碱分解法:对于蛋白质或脂肪含量高的样品。 ② 丙酮-正已烷提取法:蔬菜样品。 ③ 草酸钠-乙醇-乙醚-正已烷提取法:牛奶样品。 (2)常用的净化方法 ① 浓硫酸与多层硅胶柱处理法。 ② 硅胶柱层析处理法。 ③ 其他净化方法:氧化铝柱层析法、聚酰胺色谱分离法后透析法等。 (3)分析方法 GC-MS分析法。 (四)多氯联苯及其检测 1.多氯联苯的种类及性质 2.多氯联苯对环境及食品的污染 由于多氯联苯曾广泛用作电器绝缘材料和塑料增塑剂等。水体中的多氯联苯主要沉积在底泥中。多氯联苯对脂肪具有很强的亲和性,极易在生物体内的脂肪中富集,在鱼体内的蓄积可达到水中浓度的20万倍。一些海中的大鱼和空中的凶鸟,其体内多氯联苯浓度可比周围的环境高10.7—10.8倍。 3.我国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现状 4.食品中多氯联苯的限量 5.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检测 二、食品加工污染物及其检测 烟熏、油炸、焙烤、酶解、腌制等加工技术,随之还产生了一些有害物质,主要可分为: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杂环胺、丙烯酰胺氯丙醇等。 (一)N-亚硝基化合物 是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亚硝胺,另类为N-亚硝酸胺。二甲基亚硝胺可溶于水及有机溶剂,其他亚硝胺只能溶于有机溶剂。亚硝胺和N-亚硝酸胺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发生广泛分解反应。 约90%具有强致癌性,其中N-亚硝酸胺是终未致癌物,亚硝胺需要在体内活化后才能成为致癌物。 含有N-硝基化合物较多的食品有干鱿鱼(300ug/kg)、熏肉(0.3-6.5ug/kg)、熏鱼(4-9ug/kg)、咸鱼(12-24ug/kg)、咸肉(0.4-7.6ug/kg)、油炸火腿(10-20ug/kg)、干香肠(19ug/kg)、腌制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可达78ug/kg)等。 (二)苯并[а]芘 苯并[а]芘又称3,4-苯并芘,是一种由五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在有机溶剂中用波长365nm紫外线照射时,可产生典型的紫色荧光。能与硝酸、过氯酸、氯磺酸起化学法应,人们可利用这一性质来消除苯并[а] 芘。 苯并[а]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各器官,如皮肤、肺、肝、食道、胃肠等均由致癌作用。 输送原料或产品的橡胶管道、包装糖果、棒冰、面包等用的蜡质、食品加工机械用的润滑油等都可能含有苯并[а]芘。人们生活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等,当不完全燃烧时都会产生苯并[а]芘;沥青中苯并[а]芘含量为2.5%—3.5%。 苯并[а]芘对食品的污染主要是针对熏制、烘烤和煎炸等食品而言的,该类食品中苯并[а] 芘的一方面来源于煤,煤气等不完全燃烧,另一方面来源于食品中的脂肪、胆固醇等成分的高温热解或热聚。 在烤制过程中动物食品所滴下的油滴中苯并[а]芘含量是动物食品本身的10—70倍。在当食品经烟熏或烘烤而发生烤焦或炭化时,苯并[а] 芘生成量随着温度的上升尔急剧增加。 (三)丙烯酰胺 1.丙烯酰胺的性质及在食品中的发现 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及管道的内涂层等。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含量较WHO推荐的饮水中允许的最大限量要高出500多倍。人们正确认识到食品是人类摄入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 大量的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主要引起神经毒性,此外,它表现为生殖、发育毒性、致突变毒性及致癌性。 2.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原因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