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文档-可编辑-- --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课题: 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老师在第一眼看见这个 题目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可是读完之后, 才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更有高尚的人、动人的情。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领略那里别样的风情。 一、讲故事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现在,就请同学们略读文章,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请一生复述。 师:还是同样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按照时间顺序来复述一下呢? 请一生复述。 师:相比两位同学的复述, 你们更喜欢作者的谋篇布局呢还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修改之后的? (顺叙,不展示: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半夜在树林里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 雷锋精神建造了一座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 梨花姑娘看见此景深受感动, 一直照料着小茅屋。前几年梨花出嫁了, 她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上个月,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昨晚专程到小茅屋送粮食,遇见了我和老余。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作者的叙述? 明确:因为情节更吸引人、更有悬念。 二、理情节(略) 师: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那么,在你们阅读本文的过程中, 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呢? 明确: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 师:围绕着这个问题, 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 产生了两个误会, 设置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略读课文,寻找答案。 问题 1 :作者设置了哪三次悬念? 问题 2 :故事产生了哪两个误会? 问题 3 :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么事?(请尽量用书上的词语回答) 问题 1 :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巧设了三个悬念,你能依次在文中找出来吗? 悬念 1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 8 段) 第一处悬念引出了第一个误会 误会 1 :我和老余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瑶族老人。 悬念 2 :“主人家是谁?”(第 17 段) 第二处悬念引出了第二个误会 误会 2 :瑶族老人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并且误认梨花的妹妹为梨花。 如果生答不出第三处悬念教师给提示。 师:其实第三处悬念是在第二处误会消失之后, 在梨花妹妹的讲诉中产生的。 当梨花妹妹讲到: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对,这就是小说隐 含的第三处悬念: 悬念 3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盖房子? 追问:同学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吗?(为了方便过路人。) 问题 3 :作者围绕这三个悬念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 么事? 明确 :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我、老余、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梨花、梨花妹妹照料 小茅屋;解放军叔叔盖小茅屋。 三、找主人 师:一群人物,两个误会,三处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到了小说的最后,通过哈 尼族小姑娘的述说, 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闹了半天,你们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但是,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部队却开走了;梨花接管 了小茅屋,最后却远嫁了;哈尼族小姑娘们继续照管小茅屋,但她们却不是修建者;我、老余、瑶族老人为小屋添草挖沟,尽了主人之责,但“我们”却只是匆匆的过路人。究竟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明确: 同学们。 这些人之间看似没有联系,但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 出了贡献,他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大家都是小茅屋的主人。(板书:大家) 四、明主题 师:故事到这, 情节我们已经理的很清楚了, 你能够从中体会出作者要歌颂一种怎样的 精神吗? 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 《驿路梨花》能够在众多赞美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说明它定 有高人之处。它的高明, 不仅仅在于情节的处理上,还有对人物的选择上。 同学们能够发现 本文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不出教师可提示:从年龄上来看,我们这一群人有老人,青年,儿童。你还有什么 发现吗? 明确:从性别上看: 男人、女人。从民族上看: 有汉族、 有少数民族。从职位上(身份) 看:有军人,有群众。他们代表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解放军叔叔修建了小茅屋,梨 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因而接下了管理之责,梨花妹妹又在姐姐的感

文档评论(0)

bc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