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文档-可编辑--
--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课题:
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老师在第一眼看见这个
题目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可是读完之后, 才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更有高尚的人、动人的情。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领略那里别样的风情。
一、讲故事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现在,就请同学们略读文章,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请一生复述。
师:还是同样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按照时间顺序来复述一下呢?
请一生复述。
师:相比两位同学的复述, 你们更喜欢作者的谋篇布局呢还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修改之后的?
(顺叙,不展示: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半夜在树林里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
雷锋精神建造了一座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 梨花姑娘看见此景深受感动, 一直照料着小茅屋。前几年梨花出嫁了, 她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上个月,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昨晚专程到小茅屋送粮食,遇见了我和老余。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作者的叙述?
明确:因为情节更吸引人、更有悬念。
二、理情节(略)
师: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那么,在你们阅读本文的过程中, 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呢?
明确: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
师:围绕着这个问题, 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 产生了两个误会, 设置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略读课文,寻找答案。
问题 1 :作者设置了哪三次悬念?
问题 2 :故事产生了哪两个误会?
问题 3 :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么事?(请尽量用书上的词语回答)
问题 1 :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巧设了三个悬念,你能依次在文中找出来吗?
悬念 1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 8 段)
第一处悬念引出了第一个误会
误会 1 :我和老余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瑶族老人。
悬念 2 :“主人家是谁?”(第 17 段)
第二处悬念引出了第二个误会
误会 2 :瑶族老人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哈尼族小姑娘梨花, 并且误认梨花的妹妹为梨花。
如果生答不出第三处悬念教师给提示。
师:其实第三处悬念是在第二处误会消失之后, 在梨花妹妹的讲诉中产生的。 当梨花妹妹讲到: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对,这就是小说隐
含的第三处悬念:
悬念 3 :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盖房子?
追问:同学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吗?(为了方便过路人。)
问题 3 :作者围绕这三个悬念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这一群人物分别为小茅屋做过什
么事?
明确 :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我、老余、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梨花、梨花妹妹照料
小茅屋;解放军叔叔盖小茅屋。
三、找主人
师:一群人物,两个误会,三处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到了小说的最后,通过哈
尼族小姑娘的述说, 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闹了半天,你们认为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但是,解放军修建了小茅屋,部队却开走了;梨花接管
了小茅屋,最后却远嫁了;哈尼族小姑娘们继续照管小茅屋,但她们却不是修建者;我、老余、瑶族老人为小屋添草挖沟,尽了主人之责,但“我们”却只是匆匆的过路人。究竟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明确: 同学们。 这些人之间看似没有联系,但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他们都为小茅屋做
出了贡献,他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大家都是小茅屋的主人。(板书:大家)
四、明主题
师:故事到这, 情节我们已经理的很清楚了, 你能够从中体会出作者要歌颂一种怎样的
精神吗?
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 《驿路梨花》能够在众多赞美助人为乐精神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说明它定
有高人之处。它的高明, 不仅仅在于情节的处理上,还有对人物的选择上。 同学们能够发现
本文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不出教师可提示:从年龄上来看,我们这一群人有老人,青年,儿童。你还有什么
发现吗?
明确:从性别上看: 男人、女人。从民族上看: 有汉族、 有少数民族。从职位上(身份)
看:有军人,有群众。他们代表了全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解放军叔叔修建了小茅屋,梨
花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因而接下了管理之责,梨花妹妹又在姐姐的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