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首颗氢弹试验成功40年:研制速度勘称奇迹
资料图: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场景
40年前的6月17日,一架小型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一个降落伞,当降落伞下降至距地面约3000米高度时,伞包爆炸,伴随着巨大响声,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中国有了氢弹的消息震惊世界!因为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而综合国力尚属落后的中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速度之快让许多国家认为这是个奇迹。
奇迹是如何产生的?40年后,几位专家回首往事,讲述了一些印在他们心里的历史片断。
年轻团队突破“氢弹理论”
早在1964年5月,毛泽东在听取有关部门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就曾明确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但是氢弹的研制,在理论和制造技术上比原子弹更为复杂。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各国对氢弹的技术严加保密。原核工业部办公厅主任李鹰翔看到过,美国曾有一个记者在一个科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到了氢弹的问题,结果那个记者受到美国当局的审查,认为他泄露了氢弹的秘密。实际上文章引用的资料全部来自公开出版物。
一位专家曾说,不能否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曾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东西,但是氢弹的研制则完全是依靠自力更生,从头摸索。
摸索从哪里开始?当时的科研人员只清楚氢弹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反应产生能量,而氢弹则是通过原子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知道氢弹的当量比原子弹要大几十倍、上百倍。至于怎么造氢弹,最核心问题是什么,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李鹰翔回忆,年轻的科研团队很快投入了工作,先后设计了几十种方案,一个又一个的方案常常是刚提出来又被否定了,所以一段时间内曾陷入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技术上的脑力探索,非常艰苦。当时被称为“中国国产专家一号”的于敏院士,从30多岁就开始“隐姓埋名”,参与氢弹原理的研究。计算繁复是氢弹研究缓慢的主因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仅在上海有一台每秒运算达万次的计算机,但绝大多数时间都要用于当时正紧鼓密锣进行的原子弹测试。于敏经常和同事人手一把计算尺,日夜计算。
有一次,他们看到一个国外的参数,认为这个参数非常重要,但又怀疑这个数字怎么出来的,因此需要通过试验来验证。于敏为这件事情想了好几天,有天晚上睡到半夜,他突然梦中惊醒过来,抓着夫人的手大声喊道“有了,有了,我清楚了,我清楚了!”弄得睡梦中的夫人莫名其妙。长时间的艰苦思索和计算,使于敏在梦中突然来了灵感,获得了突破。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的精神,其中的艰苦是脑力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叠加。李鹰翔说,1965年,氢弹研制方案有了进展,于是几十名科研人员要从北京到上海上计算机进行计算。那时条件有限,上海那边没有被子,几十个人出门都是自己带着铺盖卷。 当时计算机要用计算带打出结果,非常繁琐,而且计算带都是一摞一摞的,要用麻袋装。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用来小心查看每一条纸带,因为每一个计算机打的眼,都不能破裂,如果破裂就可能导致丢失正确的数据。
在这种条件下,从1965年9月起,经过100来天的计算,一个有关能量的关键点有了突破。这个问题突破以后,整个氢弹的研制就像是打开了拥堵的瓶颈,一下子驶入了快车道。当时在北京的邓稼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马上赶到上海,并请大家吃饭。虽然只是一碗阳春面,但大家还是非常高兴。
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当时邓稼先,34岁;朱光亚,34岁;周光召,32岁;欧阳予,31岁……这些后来成为中国核工业栋梁的功臣,当初投身核工业时都不过30岁出头。中国开始从事核工业的10万人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68%,26~35岁占了25.5%,两者之和则超过90%。
“金银滩”上的青春奋战
曾有一名法国专家问钱三强:中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进行氢弹爆炸试验?钱三强的回答是“材料准备得早,理论准备得早。”
还在原子弹和氢弹理论准备的同时,远在青海金银滩草原,一个名为221的基地已经开始建设。221基地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工厂。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是从221基地研制组装后运往西部试验场的。今年已经70岁的王菁珩曾任221厂的厂长。他见证了当年奔赴高原为我国两弹研制贡献青春的一批年轻人的付出和奋斗。
王菁珩1960年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接到通知到“前方”去。前方在哪儿?在西宁。叫什么单位?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因为是搞国防,王菁珩知道这是个掩护代号。 1961年1月,王菁珩与4名同学从北京出发到兰州。当时从兰州到西宁的火车,还没有正式通车。他们只能坐以闷罐车为主的“混合列车”,晚上4人挤坐在闷罐车的角落里面,伸手不见五指,就连列车门也关不上。西北的冬夜寒风刺骨,当时他们中3人仅穿一件小棉袄。一名同学脱下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青岛上合产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docx VIP
- 2025-2026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3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设计.doc
- 2025青岛上合产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docx VIP
- 口腔科冠调合知情同意书.docx
-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16111(1118修改)柔性掩护支架采煤作业规程.doc
- 2025青岛上合产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docx VIP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docx VIP
- YY_T 1268-2023 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追加和过程等效.docx VIP
- 2025青岛上合产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