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 1、原始社会—— (1)内涵: 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产生原因: 上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们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和狩猎胜利。 “傩”字的另外写法 傩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说文解字》 傩(戏曲萌芽) *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撮意为人或鬼,泰意为变化,吉意为玩耍游戏,一般译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但也有学者认为,撮泰吉反映的是变成鬼神的祖先当初迁徙、垦荒的艰难场面,并借助祖先的威灵来保佑后裔和驱逐邪魔瘟疫。因此,撮泰吉的含义理解为请变成鬼神的老祖宗来保佑后裔的游戏或人变鬼神的游戏更恰当一些。 * 1.原始社会—— 傩(戏曲萌芽) 2.战国—— 3.唐代—— 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戏曲元素 “梨园”中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 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 南戏——赤桑镇 4.宋代—— (1)背景: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瓦舍出现 (2)特点: 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戏曲形式。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王国维 南戏(戏曲形成) * 这两幅图反映了那一戏曲种类? * 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的划分 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十级。 蒙古人 色目人(中亚)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南人” (中国南方人)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 层,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 5.元代—— (1)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②多年不行科举,文人地位低下,专注于戏剧创作。 (2)特点: ①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②其中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杂剧(戏曲成熟)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 “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 、白朴(《墙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 《倩女离魂》 ) 王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元杂剧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元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他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被誉为“元曲的第一家”、曲圣、东方的莎士比亚. * 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高利贷,将小女端云给蔡家当童养媳。蔡婆婆给窦天章盘缠赴京赶考并把瑞云改名为窦娥。窦娥与丈夫生活不久后,丈夫暴病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一日,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时,险被赛卢医杀害,巧被张驴儿与其父撞破此事。张驴儿借口救命之恩在蔡婆婆家住,贪图窦娥美貌,要求入赘蔡家。窦娥守节不肯,张驴儿就下毒计,买得砒霜,下到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汤中,欲要毒死蔡婆婆,胁迫窦娥改嫁。正巧蔡婆婆作呕,吃不下,反毒死了自家老子。张驴儿要挟不成,诬告窦娥。贪官欲屈打成招,窦娥不招。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窦娥只好招认。处死前,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其冤屈。皆应验。窦天章科举得中,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 6.明清—— (1)特点: 文辞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载歌载舞,舞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