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要医药、医疗广告泛滥,而其中则更是有大量的虚假广告。 由于消费者的盲从心理,医药广告在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危害的同时,也严重的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面对如此情景,除了寄望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外,笔者还引出了对待医药广告的五项有益的忠告,忠告广大消费者不要被误导。 关键字医药广告,消费弊端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医药广告已经不得不用泛滥二字来形容了。 打开电视1,黄金时段里充斥着的是大量的医药广告;翻开报纸,各类药品保健品广告通常是以整版、半版的篇幅出现;而晚间的广播节目,则基本上被各种医学专家讲座、健康咨询热线给占据了。 医药,医疗广告真可谓是铺天盖地而来,但随之却带来了一系列的消费弊端一方面,消费者盲目听信医药广告的宣传,随意服药物,这样非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因为错误用药致使病情恶化;另一方面,巨额的医药品广告费用使医药品价格连连攀升,严重的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更让人们心疼的是虚假医药广告的泛滥,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综上所述,本文总引其它相关文章如下一、虚假医药广告泛滥虚假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测显示,2004年前9个月药品电视广告违法率达62,其中6月至8月全国98份报纸刊登的7315例药品广告的违法率高达95,尤其多见的是法律所禁止的处方药广告。 而电视上、广播里许多常见的肝病、糖尿病、心脏病等蓄意诱导的所谓专家讲座,实际目的只是向患者推销医院和药品。 报纸上则更存在大量的违规广告,其中出现的除根、治愈、治愈率、不复发、第一药等都是法规所不允许的。 此外,还有许多保健品也夸大地打出治疗作用的幌子误导消费者。 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在全国开展的旨在揭露虚假广告、提高辨别识谎能力为内容的慧眼识广告活动也披露3在收到的7240封举报信中,其中对虚假医药广告举报数占到了313。 而据统计2,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听信虚假医药广告用药不合理。 这些虚假医药广告不但贻误了患者的病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给患者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因此,泛滥的虚假医药广告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二、消费者盲目听信医药广告的危害很多人都知道,从药品广告开始正式现身于媒体到现在的短短的二十几年间4,医药广告的投放额正以极其惊人的速度递增。 有数据显示,自2002年起,医药广告一直占据了我国各行业广告投放额的前五名。 药品广告铺天盖地带来的结果是,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靠广告选药。 据统计,443%的消费者在到达药店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购买药品的品牌。 甚至有很多消费者直接把广告当成了医生,在医院里,直接点名开药,而置医生的专业指导于不顾。 可以说,药品广告的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的盲从心态。 而正是由于消费者的这种盲从心态,使得患者极易受医药广告的误导,轻者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重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新疆日报》就有报道5家住乌鲁木齐市医学院的郭女士的父亲上了虚假医药广告的当,吃苦乐康不但没有治愈糖尿病,反而加重病情。 郭女士说,一种叫苦乐康胶囊的保健品在某些媒体上宣传包治多型糖尿病,结果一些上了年纪的糖尿病患者,买药花了几千元钱,却差点把性命都搭进去,他们医院就已抢救了四五位买这种药上当受骗的病人。 她的父亲也是受害者,相信这种虚假广告,购买了苦乐康胶囊。 但结果服用一个月后,全身浮肿,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肾衰竭。 她父亲的其他几个病友服用苦乐康后,也都出现类似症状。 像此类报道在各家刊物上都有报到,特别是2002年发生在湖南的梅花假药案就是患者听信了违法广告购药4,造成70多人严重中毒,虽经及时抢救,但仍有一人成为植物人。 悲叹呀!盲目的听信那些医药广告,这是消费者在拿着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呀!三、高价医药费严重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湖北一家地级电视台广告部的张小姐讲述6,现在医药、医疗广告在地方媒体的广告份额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2004年她所在的电视台全年广告收入大约在1350万元,这其中医药、医疗的广告占到900多万元,所占比重将近70%,这还是地级电视台,如果是在县级电视台,这个比例就更高。 而事实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巨额的医药广告费用使医药品价格连连攀升已经是世人不争的事实。 药价普遍上涨,百姓买不起药、看不起病,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就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7近年来医疗费用的增幅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三成贫困人口因病致贫。 与城市人口相比,农村人口因病致贫现象更加严重,而且陷入了因贫致病又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当中。 有很多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