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调脉宽532nm激光治疗眼睑汗管瘤疗效观察
李彦 张守民 李振鲁
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 探讨可调脉宽532nm激光治疗眼睑汗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QuadroStar激光系统由维也纳的MFC招商银行集团MFC BANKCORP LTD 公司制造,该设备波长532纳米,脉宽1-50毫秒,光斑直径0.5-1.5mm,能量密度10-20J/cm2,输出功率0.5至5W可调(到达皮肤)。治疗43例眼睑汗管瘤患者。结果 临床应用4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1 – 3次治疗全部治愈。术后伤口愈合极佳,无色素沉着,无明显疤痕。结论 可调脉宽532nm 激光系统治疗眼睑汗管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汗管瘤,可调脉宽532nm激光
汗管瘤是多见于青春期及中年妇女,好发于面部,尤其以上、下眼睑的皮肤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为散在或密集针头至粟粒大扁平小丘疹,多呈正常肤色[1]。就诊者多是为了美容。以往多用液氮冷冻、电离子烧灼、磨削等方法治疗。但有可能遗留瘢痕且疗效不满意。近年来,脉冲激光开始治疗该病,我科自2004年应用可调脉宽532nm治疗眼睑部汗管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41例,男2例。年龄15 – 62岁,平均26岁。病程病程2 个月~15年,平均3.5 年。所有患者均为双侧上下眼睑,主要为下眼睑。皮损为散在针头至粟粒大小、微隆起的皮色、淡棕黄色至褐黄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或微痒,少数感夏季皮疹明显或增多。
1.2. 仪器
采用Disc技术LBO倍频的QuadroStar 532半导体-泵 固体Nd:YVO4激光(维也纳的MFC招商银行集团MFC BANKCORP LTD 公司制造),波长532nm。脉宽1-50毫秒,能量密度10-20J/cm2。输出功率为0.5至5W可调(到达皮肤)。传输系统带手柄的光纤。光斑大小0.5mm,1.0mm和1.5mm
1.3. 方法
1.3.1术前准备 治疗前先在固定环境下用数码照相机将病变和治疗部位摄像并储存在电脑资料库内,记录日期,以备术后对照,然后进行医患双方治疗协议书的签约,以避免医患纠纷。清洗面部去除油脂或遮盖霜等。对于儿童皮损面积较大以及对疼痛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分别口服止痛药、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清华紫光制药厂)外敷并加盖塑料薄膜封包30-60 min后即可进行治疗。小面积皮损可以忍受局部疼痛者不予麻醉。
1.3.2治疗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用不锈钢眼罩或多层纱布保护患者眼睛,常规消毒皮损部位,术者佩戴护目镜,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颜色的深浅、部位及皮肤对激光照射的反应等选择适当的治疗参数,治疗时激光仪手柄垂直对准治疗部位,距离皮损表面0.2-0.5cm,依次进行扫描,避免遗漏斑点和重复照射,治疗后以皮损将其轻轻灼至与正常皮肤相平为标准。如患者皮损范围较小及个数少,可一次治疗,而对于皮损累及广泛、个数较多密集的患者,可分次进行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个月,治疗次数1-3次不等。
1.3.3术后处理 术后及时给与冰袋冷敷15-30min,以减轻充血水肿,创面无须包扎,局部可适当涂抗生素软膏,以预防感染。一般7-10天后创面自然干燥、结痂、脱落,避免搔抓及注意保护创面痂皮,切勿强行揭离,以免形成疤痕。术后嘱患者创面一周内避免接触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1.4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3~6个月随访。痊愈:皮损处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表面平整;好转:皮损处颜色与正常肤色基本一致,表面平整,但有轻微色素脱失;无效;原皮损处又出现新发皮损。
2.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1 – 3次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去除皮损时所需要的重复脉冲数取决于具体皮损的病变,极少数患者在术中仅诉轻度不适。术后随访所报道的病例中未观察到色素沉着,未发现感染,术后伤口愈合极佳,无明显疤痕。表皮愈合时间为7 – 10天。3例术后3月一1年复发,经再次治疗后,瘤体消失,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无复9发(见附图1,2)。
3. 讨论
汗管瘤是一种痣样肿瘤,多见于青春期或其后成年女性,皮疹主要发生在颜面部,更多发生于眼睑,可从几个至数百个、呈稀疏或密集分布,影响外貌。汗管瘤位于真皮网状层上1/2~2/3处,不累计乳头层,偶或与表皮或正常小汗腺连接,由嗜碱性上皮索或中状导管嵌于纤维性甚或透明硬化的间质内组成,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并可能与性激素有关[2]。
汗管瘤的治疗长期以来是皮肤美容外科的难题。传统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眼睑皮肤具有较薄而且多皱褶,病变接近眼球等特点,治疗上有一定难度。多功能电离子、高频电灼法治疗汗管瘤均取得较好效果[3,4]。既往采用冷冻可以进行治疗。但上述方法容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