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我国信访制度的现状和困境我国的信访体制建于20世纪50年代,在建政后不久就开始运作,在文革时期,多数信访机构都被关闭,仅存的一些也不进行实质性的工作。 1982年以前的信访反映的问题多是政治型,在解决国民政治待遇问题上,信访制度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这也很容易理解,文革中被砸烂的公检法机关尚在恢复之中,信访于是成为中国公民权利救济的极为重要的渠道。 我国现在的信访传统,只能追溯到1985年信访机构重新开始运作的时候。 1、现行信访体制严重地浪费社会资源根据国务院的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均应当建立对公众开放的信访工作机构,以接受来信或来访。 理论上,信访局可接受任何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请求。 近年来,民间信访逐渐集中在两类问题一是涉诉上访,即对司法机关裁判表达不满的上访;如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3196件,而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涉诉信访却高达19695件人次,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涉诉信访达79件人次。 [1]86二是行政纠纷信访,即针对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的信访。 并且,进行信访的当事人很少只向一个机关提出,他们通常向多个机关提出,他们往往在各个机关奔波,甚至在北京和当地多次奔波。 第一类问题明显应由司法机关处理,三大诉讼法都规定了申诉的提起及受理程序,却没有规定公民应该向信访机关提起申诉。 第二类问题几乎都可以用诉讼方式解决,现行行政诉讼法把可诉的行政行为的范围定得相当广,尽管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命令、决定划在可诉讼的范围之外,但在具体审理中,法院在裁判中可忽略它认为非法的行政决定,只是不能公开宣布此决定非法;第12条规定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确实会使一些案件不被受理,但这种情况为数甚少,并且仅针对抽象的决定或命令,而无具体行政行为作为依据的行政纠纷信访几乎没有。 在我国提出要建立法治国家的背景下,信访现象仍然层出不穷,这很值得深思。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公、检、法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均设有信访接待机构。 从1993年以来,信访总量持续上升,2000年全国信访总量首次突破1000万件人次,2004年更是达1373万件人次。 这种情形,直到2006年才得到遏制。 全国信访总量虽有明显下降,但越级上访、进京上访数量却大幅增加。 [2]104然而,信访的效果却比诉讼差得多,很少会解决上访者的问题。 大部分信访事项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中国社科院2004年5月至10月课题组通过对上访人群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分析来自全国各地2万多封控告信、与部分信访官员进行座谈及进驻上访村体验生活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民通过上访解决问题的比率只有千分之二。 [3]28当今的信访制度早已突破了秘书性质的工作机构的定位,从现行的信访工作模式看,不具有行政权力的信访机构有时权力无限且不受制约,其工作的触角往往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甚至替代行使了国家机关的一部分职能,信访机构由一个传达信息的渠道逐步变成了解决纠纷的正式部门。 传统理论及部分党政干部认为,信访制度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了一个执政链接,有助于维护政府的执政合理性。 国家信访局研究室负责人认为,信访机构权力有限是导致信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信访洪峰就得强化信访部门的权力。 因此,必须要强化信访在政府序列中的地位,信访部门的领导应该是政府的主要领导才行。 这些观点在一些地方已经实施信访局升格为群众工作部,该部的首长是当地党委的常委,信访机关成为最终的纠纷解决机构;沈阳大学开设了信访专业,国家信访局提议还要设立研究生班,培养高级人才。 信访制度的推动力量是领导人的讲话和批示,而批示源于传统的人治思想,所以在现行信访制度下,就有了通过上访推翻法院终审判决的案例。 而传达室和邮局式的归口转处,只能导致多数信访群体对国家和政府产生更大的失望与不满。 一旦失去对寻找正义的希望,失去对党政部门的认同,失望的信访民众可能产生强烈的绝望情绪,因为他们往往倾家荡产去省会或者北京上访,但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一般情况下信访活动的成本明显高于诉讼,因为访民要花费大量的组织、交通及住宿费等。 由于信访系统缺乏透明度,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它受各种不正当影响的可能性只会比诉讼更高。 尽管我国的司法系统也可能会受到各种不法干预,但是它也比信访局这样彻底的行政机构更独立、更公正。 据2005年8月22日的《法制日报》报道,1989年至2004年,在已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全国各级法院正式宣判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有约三分之一判原告胜诉,另外三分之一的行政诉讼案件没有宣判,而以原告撤诉了结,这是因为原告已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