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痤疮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角质代谢异常,毛囊口异常角化,毛囊堵塞(一)病因1.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3.痤疮丙酸杆菌繁殖。4.炎症和免疫反应。5.遗传、免疫、内分泌、情绪、饮食。痤疮丙酸杆菌繁殖毛囊破裂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雄激素刺激皮脂分泌旺盛痤疮病因皮肤性病学(第9版)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1.青春期后雄激素水平可使皮脂腺增大及皮脂分泌增加。2.油脂及厌氧环境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生长提供环境。3.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 (1)与毛囊口角栓与粉刺形成有关。(2)与趋化中性粒细胞产生水解酶有关。(3)与激活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细胞TOLL样受体的级联炎症有关。4.毛囊壁损伤破裂,其内容物溢入真皮引起毛囊皮脂腺单位周围炎症。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一)寻常痤疮1.好发人群15~30岁的青年男女。2.好发部位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3.各种类型皮损(1)各种皮损均由毛囊不同深度炎症及其他继发反应造成,包括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2)常伴有皮脂溢出和毛孔粗大。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4.皮损演变过程(1)初起为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及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2)加重后可形成炎症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3)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暗红色结节或囊肿,囊肿破溃后形成窦道和瘢痕。结节囊肿增生性瘢痕凹陷性瘢痕丘疹脓疱囊肿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5.痤疮分级(1)分级中强调皮损的性质,不考虑皮损的数量依据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分级临床表现(皮损性质)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5.痤疮分级(2)根据皮损性质及数量的国际改良分类法依据皮损性质、数量的痤疮分级分级临床表现(皮损性质、数量)1级(轻度)以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2级(中度)有粉刺,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为31~503级(中度)有大量丘疹和脓疱,偶见大的炎症皮损,总病灶数为51~100,结节少于3个4级(重度)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病灶数超过100个,结节/囊肿多于3个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临床表现5.痤疮分级(3)根据病情轻重采用 Pillsbury分类法痤疮严重程度分类严重程度临床表现I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炎性丘疹散在分布的Ⅱ度(中等度)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Ⅲ度(重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Ⅳ型(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皮肤性病学(第9版)(二)特殊类型痤疮1.聚合性痤疮属较严重类型,表现为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好发于男性青年。2.暴发性痤疮指少数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3.药物性痤疮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卤素等所致的痤疮样损害。4.婴儿痤疮婴儿期由于母体雌激素在胎儿阶段进入体内所引起。5.月经前痤疮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6.化妆品痤疮皮肤清洁剂中的抑菌物质、皂类或洗面奶内含的脂肪酸盐,多种化妆品、香波、防晒剂、增白剂、发胶及摩丝等均可引起皮脂分泌导管内径狭窄,开口堵塞或毛囊口炎症,引起痤疮。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青年男女、发生在颜面、前胸和背部。2.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对称分布等特点。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皮肤性病学(第9版)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二)鉴别诊断1.玫瑰痤疮好发于中年人,面中部。阵发性潮红、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以及鼻部赘生物。2.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成年人,眼睑、鼻唇沟及颊部。皮损为球形或略扁平丘疹或小结节,暗红或褐色,触之柔软,中心坏死,玻片按压丘疹时,可以显出黄色或褐色小点。玫瑰痤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治疗治疗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二)外用药物治疗(一)一般治疗(三)系统药物治疗(四)其他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治疗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治疗(一)一般治疗1.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外用温和滋润乳、不用油膏类化妆品。2.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3.限制可加重痤疮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摄入。4.避免熬夜、劳逸适度,纠正便秘,禁用溴、碘类药物。皮肤性病学(第9版)四、治疗(二)外用药物治疗1.维A酸类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0.1%阿达帕林凝胶。不良反应:轻度皮肤刺激反应,但随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注意事项:避光,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