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界限含水率实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
测定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p。
(二)实验原理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得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三)实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附图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量76g,锥角30°,试样杯等;
2.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等。
(四)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9~11mm,15~17mm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对于高岭土,含水率分别约为50%,75%,90%)。
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
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公式
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
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实验相同。
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连一直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应重做实验。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
3.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4.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塑性指数
(七)讨论
1.实验结果讨论
图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附表:实验数据记录表
?风干土质量???????????? ???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日期?????????????? ? 班 级 ??
土样说明
天然含水率
?
圆锥下沉深度
h
(mm)
水质量
mw
(g)
干土
质量
ms
(g)
含水率
ω
(%)
液限
ωL
(%)
塑限
ωp
(%)
?
?
?
?
?
?
?
?
?
?
?
?
?
?
?
?
塑性指数Ip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