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楚辞的文体传播与结集第一节楚辞文体的来源和特点概念诗经之后在战国中晚期一种比诗经作品更富有个性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结构闳伟句式新颖的新型诗体在长江流域的楚地产生了即楚辞楚辞即是产生在战国中晚期楚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以兮字为外在标志的有别于诗经的新型诗体来源一种新型文体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的产生必然是有所继承和借鉴首先楚辞体的第一个来源是楚地的原始神话和与巫觋工祝有关的宗教活动屈原的九歌是吸收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并借用楚地祭歌形式写出的光彩陆离优美动人的把自然美与美人美人情美结合在一起的抒情组诗屈原的招
第一章“楚辞”的文体、传播、与结集
第一节“楚辞” 文体的来源和特点
1、概念:《诗经》之后,在战国中晚期,一种比《诗经》作品更富有个性、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结构闳伟、句式新颖、的新型诗体在长江流域的楚地产生了,即楚辞。楚辞即是产生在战国中晚期楚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以“兮”字为外在标志的有别于《诗经》的新型诗体。
2、来源:一种新型文体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它的产生必然是有所继承和借鉴:
首先,楚辞体的第一个来源是楚地的原始神话和与巫觋工祝有关的宗教活动。a、屈原的《九歌》是吸收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并借用楚地祭歌形式写出的光彩陆离、优美动人的把自然美与美人美人情美结合在一起的抒情组诗;b、屈原的《招魂》更是直接仿效楚地巫觋招魂词的形式写成的,诗中对天地四方的描绘充满了奇异的神话色彩,从素材到形式再到诗的句形、语吻,都深深打上了楚地巫风的烙印;c、屈原的《离骚》中,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人自我形象,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神性和神话色彩,如他一次就重华陈词,两次向神巫问卜三次天地神游,其中不仅吸取了许多神话人物、神话故事,而且直接与宗教巫事活动形式有密切联系;d、屈原的四言诘问体咏史长诗《天问》,由一百七十二个问题组成,采用了大量的神话资料,以至使这首长诗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重要文献,有人推测其诘问体形式正与古代的“卜问”形式有关,是由占卜时所提问题的语言演化而来。e、屈原不是被动地吸取神话和巫俗文学,而是加以创新和改造,不仅使其完全摆脱其宗教性,而且作到了化腐朽为神奇,使楚辞成为一种体裁宏伟并带有强烈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技术的新文学,新诗体。
其次,楚辞体的第二个来源是楚地的乐曲。战国时代属于楚国地方特有的乐曲“南音”是很多的,如《涉江》《采菱》《劳商(离骚)?》《九辩》《九歌》《薤露》《阳春》《白雪》等名曲,我们不但可以从屈原的楚辞作品中看到,而且它影响楚辞的产生和体制也是可以肯定的。如楚辞中的“乱”“倡”“少歌”就是屈原楚辞体创作袭用楚地南音而使用的名称。
其三,楚辞体产生的第三个来源是流传于楚地的带“兮”的民歌。南土民歌虽然大多失传,在某些古文献保留的少数作品,都显示了句式灵活,音调曼长,情致婉转,极富表现力等不同于北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在晚出的屈原的楚辞体诗歌中得到体现。王国维称《沧浪歌》(即《孺子歌》)“已开楚辞体格”。
其四,“楚辞”是在我国文学史上散文空前发展的时期诞生的,因此,它也不能不受到这一散文高潮的影响。
3、特点:楚辞与《诗经》的不同
A、篇幅不同:《诗经》篇幅短小,楚辞多数篇幅较长;B、风格不同:《诗经》风格朴素自然,楚辞感情奔放,想象丰富,文采华美绚烂;C、结构不同:《诗经》回环复沓,楚辞汪洋恣肆,自由灵活;D、创作方法不同:《诗经》以现实主义为主,楚辞以浪漫主义为主;E、文化背景不同:《诗经》代表北方中原文化,楚辞代表南方乡土文学;F、创作主体不同:《诗经》多是群体创作,楚辞是个体独创。
第二节“楚辞”的传播、与结集
与《诗经》是由官方之力而被搜集、保存,从而流传不同,屈原那些属于“发愤以抒情”的个人独创作品,只能依靠他的师从这、同情者、爱好者和学习者来完成。
1、屈原的作品早在他生前,就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包括宫廷、上层士大夫之间和民间。
司马迁《屈原列传》指出在屈原被“放流”期间,曾因“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而遭到令尹子兰的迫害,说明屈原作品曾在当时上层社会传播;汉代人常常以“通讽喻”“以讽谏”解释屈原作品的创作目的和作品性质说明屈原创作在当时不是密存的,而是希图传播,而事实上确实在社会上已经有所流传的;屈原作品出现以后,在当时就产生了一种非官方的巨大影响,涌现了一批景慕者和学习者,如宋玉,唐勒,景差等,他们是屈原作品最初的搜集者,保存者,传播者,既然他们已经“以相教传”说明当时已经辑录成书了。
2、先秦古籍,因造秦火(“焚书坑儒”)而散亡,屈原作品得以重见于世,乃是经过汉初人的努力搜求而实现的,这有说明了纯属于个人独创的屈原作品的巨大魅力。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品在汉初发掘,流传,与保存:A、首先是汉初吴王濞文学集团,会聚辞赋之士,学习楚辞,使楚辞部分作品得以保存;B、接着是淮南王刘安集团,通过庄助,朱买臣,和刘安等的递次进献,使许多流传和藏于个人手中的楚辞作品,得以汇存于宫廷之中,使司马迁有条件和有机会读到屈原作品,为之倾倒,在《屈原列传》中,加以引述;C、西汉晚期汉成帝时,又有一次大规模的搜集天下遗书的活动,并下诏光禄大夫刘向加以校订进程,今本也就是经过刘向这样一番整理写定的-- “楚辞”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来说的全本。D、刘向本楚辞后经东汉王逸加注而流传至今,即《楚辞章句》。
第二章 诗人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主要史料,另外《史记·楚世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