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煞车助力系统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華民國第十六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台北, 2011 年 11月 11日。 th The 16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Nov. 11, 2011, National Taipei U. of Tech., Taipei, Taiwan, R.O.C. F6- 005 電子式煞車助力系統研究 1 廖彥欣 、陳俊傑、黃世杰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1 E-mail: mgthink@.tw 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計畫: 100-EC-17-A-04-02-0889 摘要 穩定可靠的真空源。 電動車已成未來無法抵擋的趨勢,為因應新式動力 目前市場常見之電動車煞車助力系統主要可分為 系統的變化,本文提出一套新式煞車系統的配套設計。 真空輔助式及馬達伺服輔助式,真空輔助式架構如圖2 傳統煞車倍力裝置利用引擎進氣歧管處之真空進行煞 及圖 3所示,其中依控制方式又可分為純機械控制及電 車輔助,而車輛動力系統由內燃機引擎過渡至馬達動力 子控制兩種方式,目前如工研院及 ARTC電動車即採用 後,將無法為煞車倍力裝置提供輔助真空,在不改變原 此型式;而馬達伺服輔助式為類似電子式動力轉向系統 煞車倍力裝置的前提下,尋找其他代用之穩定真空源是 型式之力量輔助系統,目前由 Nissan Leaf所採用。 目前主要課題。本設計在車輛動力由馬達傳至車輪的路 徑上,併接一組機械式真空泵浦,使藉由車輛移動時多 餘的能量來驅動,如減速時的能量,減少非必要耗能。 真空管路上同時併接一顆輔助電動真空泵浦,確保車輛 在停止或低速時仍能穩定持續提供真空,兩組真空泵浦 透過 ECU的交互調控來提供車輛煞車時所需要的穩定 真空源,這樣的設計除可減少系統耗能外,雙泵浦更可 提供優異的失效防護。由實驗結果可知,本系統之機械 泵在車速 40kph 以上即可提供足夠真空供煞車使用。 關鍵詞 :煞車輔助、煞車倍力器、真空 1. 前言 煞車為車輛重要的保安系統之一,在任何情況下都 不允許發生失效,然而單靠駕駛者踩踏的力量並無法提 圖 1 傳統煞車倍力器架構圖 供足夠的煞停性能,因此在最初的車輛設計上即設有一 組煞車倍力裝置,透過真空與大氣之間所產生的壓力差 來提供煞車輔助的效果。 煞車倍力裝置採純機械作動,可參考如圖 1架構, 在煞車踏板未踩踏狀況下膜片的前後室均維持真空狀 態,踩下煞車踏板後大氣閥隨即被推開,後室 (P1)灌入 大氣,由於此時前室(P2)仍保持真空,膜片前後即產生 壓力差,此壓力會將膜片往前室推動,煞車倍力器即是 利用此推力來作為額外的輔助力,由於所有的動作均採 純機械作動,真空源亦由引擎端提供,因此系統的成熟 度極高且失效發生率極低。 [1][2] 近年由於能源議題、環保要求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 圖 2 真空煞車助力系統 - 純機械控制 日益趨嚴的驅勢下,各大車廠已針對電動車輛進行佈 局,因此車輛動力系統由馬達取代內燃機引擎勢必成為 未來無法抵擋的趨勢,然而這樣的變更不僅是換了一個 動力系統而已,車輛上許多依賴引擎動力的附件系統也 須隨之改變,煞車倍力裝置即是其一,由於不再有引擎 提供穩定真空,因此需另尋其他可用之替代真空源,本 文在此提出一套系統設計策略,用以取代引擎提供一套 中華民國第十六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台北, 2011 年 11月 11日。 th The 16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Nov. 11, 2011, National Taipei U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