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区文化活动中心简介况公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沧浪区文化活动中心简介(况公祠) 沧浪区文化活动中心原址是况公祠,是苏州百姓为纪念明朝宣德年间苏州知府况钟而建。况钟,字伯津,江西西北部靖安县人,宣德五年(1430年)升任苏州知府。他为政廉民,兴利除弊,和包拯、海瑞称为历代三大清官。为了充分发展文化事业,为了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2002年,经过沧浪区有关部门半年多努力,投资了300多万元,对况公祠进行了整体改造。全祠建筑有一千多平方米,分两进。外面是大殿和古戏台,里面是典型的苏州庭院风格的楼阁。当时动迁了9户居民、一家工厂和沧浪区图书馆的所在地。历经100多年风雨的况公祠于2002年4月修缮一新重新对外开放,目前已有三万多人次前来参观活动。 古戏台也是我们文化活动中心的戏迷苑,戏迷苑有评弹、越剧、京剧歌队等十多支团队活动。这是文化活动中心的老年茶室,茶室每天清晨六点半向市民开放,这一块是清朝道光年间苏州百姓在平整土地是发现的介绍况钟的石碑,为纪念这位政绩卓著的清官在此修建了况公祠。这边是我们文化活动中心的简介,这是每星期的文化活动日程安排。下面我介绍一下这四幅画: 这幅画描绘了况钟在苏时兴修水利,修建的觅渡桥。觅渡桥始建元朝大德二年。是苏州葑门一带的居民及南来北往的商旅跨越京杭大运河的交通问题而建。觅渡桥处为水陆要津,原设有渡船,因旅客不以忍受舟人把持敲诈,由僧人发起集资募捐建桥梁,取名“灭渡”。“志平横暴也”这是描绘当年况钟在苏州为民办案具有代表性的《十五贯》,是请初戏剧作家朱素臣根据况钟办案题材所写的剧本。20世纪50年代改编成昆曲,当年毛泽东主席连续两次观看《十五贯》后,称赞它是一出好戏。周恩来总理也说《十五贯》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十五贯》剧本还被翻译成六国文字在国外演出,让“况青天”走向了全世界。这幅画是说况钟《民主议事》,况钟在重大事宜决策时总是邀请地方各界人士共同参与,说明他当时就有政治文明的意识。他还享有直接上奏皇上的特权,他上任的第一道折子上就减免了苏州三年的赋税,苏州地区的经济得已恢复元气,为明清两代鱼米之乡打下了经济基础。 这幅画是况钟任期已满离开苏州时万人乞留的情景。苏州州府况钟曾三次离任,都因百姓挽留,继而复任。况钟首次离任是因母丧而回籍丁忧。况钟任期三载后需进京朝见,于是第二次离任。苏州人民怀念况钟,担心他此去“朝京”而不回。待来年春天况钟返回苏州时,百姓才放下心来。民间有歌谣颂况钟曰:“太守朝京,我民不宁,太守归来,我民忻哉。”他任满九载,照例应加升一等,当时又有二万余人联名上书挽留。皇上见状,只好升况钟为正三品官。 下面我介绍一下后面一进:这边是带苏州园林风格的小游园,园内有20平方米的池塘,建筑时运来了50吨太湖石,这是一口10米深的井。整个绿化非常有层次,占尽了天时地利。这叫延秋舫,因看似一艘船,又名汗船舫,原来是况钟休息的寝室,现在是沧浪区文联和沧浪活动中心的办公室。这是祝嘉书学院和书信学校的培训基地。祝嘉书学院是我们苏州已故书法理论学家祝嘉先生命名的书法研究、教育实体。书学院创办以来已培训不同层次的学员数千人次。许多学员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 这是沧浪区摄影协会的摄影展,这展厅原来是况钟的民主议事厅,况钟遇重大事宜时都邀请各界人事在这里商讨、研究。 各位领导我们况公祠的游览就到这里结束了。请各位上车和我去下一个景点。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