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智慧之灯——李叔同与马一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陳星:智慧之燈——李叔同與馬一浮 初識   弘一大師的出家與馬一浮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倆的相識當是在1902年至1903年之間。是李叔同在上海南洋公學就讀之後,而馬一浮此時亦在上海遊學。有關他倆當時的交往情況,現在很少有資料可考。   有人曾提到弘一大師與馬一浮在上海曾共同發起成立「天馬會」,但馬一浮自己卻聲明沒有此事:「溯不佞與法師相識於滬上,在壬寅、癸卯間(引者按:1902~1903年),其後十餘年未嘗得見。直至民初,法師在杭州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始復相過從,迄於出家受具。此數年間,時接談論。前此法師有天馬會之設,不佞初未與聞。此與事實不符,當系傳聞之誤。」由此可見,在1902至1903年的時候,他倆只是初交。而李叔同到杭州後情況就不同了,他倆同城居住,交往的機會自然增多,尤其是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實行斷食修煉後,對佛教的興趣日增,自然會更加親近這位深居簡出的佛學大師。   李叔同與馬一浮的交誼   李叔同年長馬一浮三歲,但在佛學方面,他一直把馬一浮視作良師。這種情況跟蘇曼殊頗為相似。蘇曼殊在1916年12月25日復劉半農的信中說過:「此間有馬處士一浮,其人無書不讀,不慧曾兩次相見,談論娓娓,令人忘機也。」李叔同也對他的學生豐子愷說過:「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個人,生出來就讀書,而且每天讀兩本(他用食指和拇指略示書之厚薄),而且讀了就會背誦,讀到馬先生的年紀,所讀的還不及馬先生之多。」   談佛論道 有關李叔同斷食以後跟馬一浮的談佛論道的情況,豐子愷在《陋巷》一文中有形象的記述。豐子愷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第一次我到這陋巷裡,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那時我只十七八歲,正在杭州的師範學校裡讀書。我的藝術科教師L先生(L即指李叔同——引者注)似乎嫌藝術的力道薄弱,過不來他的精神生活的癮,把圖畫音樂的書籍用具送給我們,自己到山裡去斷了十七天的食,回來又研究佛法,預備出家了。在出家前的某日,他帶我到這陋巷裡去訪問M先生(M即指馬一浮——引者注)。我跟著L先生走進這陋巷中的一間老屋,就看見一位身材矮胖而滿面鬚髯的中年男子從裡面走出來應接我們。我被介紹,向這位先生一鞠躬,就坐在一隻椅子上聽他們的談話。我其實全然聽不懂他們的話,只是斷片的聽到什麼「楞嚴」、「圓覺」等名詞,又有一個英語「Philosophy」(即哲學——引者注)出現在他們的談話中。   豐子愷不愧是一位文章高手,他對馬一浮的描寫十分傳神:「他的頭圓而大,腦部特別豐隆,假如身體不是這樣矮胖,一定負載不起。他的眼不像L先生的眼纖細,圓大而炯炯發光,上眼簾彎成一條堅致有力的弧線,切著下面的深黑的瞳子。他的鬚髯從左耳根緣著臉孔一直掛到右耳根,顏色與眼瞳一樣深黑。」   當然,李叔同與馬一浮的交談也並不是全談佛學的。他倆都是書法大師,彼此也有關於書藝的交流,甚至還都愛好古琴。但相比較而言,李叔同與馬一浮之間的交往,更多的還在於佛學方面。他從馬一浮那裡請了不少經書回去閱讀,並從1917年下半年起發心食素,又在他自己的房間裡供起佛像來。大師對虎跑已經有了感情,年終放年假的時候他不回上海,再次赴虎跑過年。他住在方丈樓的樓下,只覺得趣味無窮。   馬一浮對彭、李二人出家的看法 馬一浮有一位名叫彭遜之的朋友。此人先是與馬一浮一起研究《易經》,兩人一度頗合得來。此時,彭遜之請馬一浮介紹一處清靜的寓所。因李叔同曾在虎跑斷食修煉,聽他說起過那裡的清靜,馬一浮就介紹彭遜之到了虎跑。1918年正月,彭遜之也曾與李叔同同住在虎跑。正月初八日,這位彭遜之忽然起心,當即出家了。此情此景,使李叔同深受感動。他原以為自己從佛的信念已夠堅定的了,沒想到這世界上還有像彭遜之這樣即修即悟的人在。   然而,李叔同當時並不知道這位彭遜之所謂的「即修即悟」並不是因為崇拜佛教所致,而是他迷信命理,經推算,認為必須出家方能免於憂患。馬一浮對他的這種舉動不以為然,曾對他說,研究佛教不一定要出家。在彭遜之出家後,馬一浮仍在給他的信中寫道:「承示新著《天命說》,兼以相從講論見勉。公所謂道,雖非浮之所及知,然以朋友之愛言之,可謂至篤矣。……然以其不好公之道為罪,則不亦過乎。人之契理各有所會,續鳧截鶴,未可強齊。公之諄諄屢以為言者,豈不以實見有生死可出、佛道可成乎?乃若浮則無得無證,不見有生死可出、佛道可成,與公今日見處正別。若今執吝幻色而修如公所示法門,此皆風力所轉,終成敗壞。公即作佛,浮亦甘處大闡提。豈不聞大集魔王臨危不變,雖瞿曇不奈伊何。雖然如此,朋友之舊決不因是而改,公雖盡力訶斥,浮亦決不謗公。願泯然平懷,勿存憤怒,此於公之道無損也。」可見,馬一浮與彭遜之的分歧相當嚴重,像這種因推算命理而出家為僧,馬一浮當然是反對的。   彭遜之出家,留下一妻二子,生活無著,馬一浮仍以朋友之道適時接濟,直至其子就業。後來,彭遜之又推算命理,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