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化名中山樵,即以中山为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 家庭。小时候,他常听“太平天国军中残败之老英雄”所讲的故事,心中对太平 天国的英雄们很佩服。12岁(1878)时他跟随母亲漂洋过海,到檀香山( 火奴鲁鲁,今为美国夏威夷州的首府)去。他的哥哥孙眉在檀香山经营畜牧业,是 个富有的资本家。在哥哥的帮助下,他先后入英、美教会创办的学校学习,接 受西方文化教育。 孙中山在檀香山生活了5年,直到17岁才回国。那时的夏威夷是个 已经建立了宪法制度的独立王国,但各方面受到美国的控制,并时刻有被美国吞并 的危险,因此夏威夷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很激烈。他深受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 感染,回国以后,看到腐败的清朝把一个地大物博的中国,闹得竟不及人家小 小一国,他很伤心,“以为国家为什么这样衰,政府为什么这样遭,推究其故, 就是政府的权柄,握在异种人──满洲人手里。如果拿回来,自己去管理,一定可 以办好。”这使他更加痛惜半途失败的洪秀全,心中便有了“以洪秀全第二自命的 志向”。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其中也夹杂着种族主义思想)就这样初步树立起来。 孙中山在檀香山学习时,也接触到一些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民主主义思想,但是他 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初步树立则是在香港时期。从1884年入香港拔萃书室,至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他在香港生活了近8年(有半年在檀香山),年龄 从17至26岁,是他思想渐趋成熟的时期。他看到香港距离香山县不过50英里, “香港整齐而安稳,香山反是”,这促使他作市政研究,进而作政治研究,最后得 出结论:必须“改革中国之恶政治”。他从中西社会生活、市政设施和政治制度 的比较中,认识到必须从政治上改造中国,这就意味着要变中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 主义制度。 从民族主义(这里主要指排满思想)或者从民主主义出发,不一定就产生民主 革命思想,因为如果只赞成排满而不赞成民主政治,那是地主阶级狭隘的种族主义; 如果只赞成民主政治而不赞成排满,那是“君宪”论的改良主义。只有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相结合,才能产生民主革命即共和革命的思想。孙中山从檀香山到香港, 既有了民族主义思想,也有了民主主义思想,于是共和革命的思想就萌生了。他自 述说:“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中法战败之 年是1885年,孙中山时年19岁,就读于香港皇仁书院,这时产生的共和革命 思想当然还只是萌芽,但它确定了孙中山以后思想发展的基本路向,虽然不无曲折。 在香港读书期间,孙中山已开始有意识地结交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都有 反清思想。其中陈少白、尤列、郑士良还和会党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当时孙中山、 陈少白、尤列、杨鹤龄4人常住香港,朝夕往还,相依甚密,“非谈革命则无以为 欢,数年如一日”。 1892年,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在澳门、广州行医,继续联络同志。他 们经常在广州圣教书楼的礼拜堂和广雅书局的抗风轩聚谈时势政治。这种政治性聚 谈已有筹组革命小团体的倾向。1893年冬,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8人在 抗风轩集会,孙中山建议创立团体,以“驱逐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众人表示 赞同,但没有议定会名。这次集会是孙中山立党的尝试,它为后来兴中会的成立 打下了基础。 孙中山这时虽然有了革命思想,但并不牢固,他同时还存在着改良主义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他上书当道的活动上。1890年,他在《致郑藻如书》中表示他要 找机会上书总理衙门。1894年春,他草拟了一封上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书稿,在 陆皓东的陪同下,到上海,走访著名改良主义者郑观应,请他修改文稿,并在他的 帮助下,勾通盛宣怀、盛宙怀等的关系,疏通上书门径。夏天,他到天津向李鸿章 上书。上书近万言,其中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 而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 经,治国之大本也。”这些内容没有超出洋务活动的范围。他很希望李鸿章“采择施行”他的建议,并任用他,但李鸿章没有理睬他,这使他非常失望,“知和平 之法无可复施”,进一步促使他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1894年10月,孙中山从上海赴檀香山,11月,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参加兴中会的有20多个华侨,主要是经营小商店和小 农场的反满人士。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就着手准备进行武装反清斗争,他一面积极筹款,一面训练武装人员,他挑选了20多个会员,请一个丹麦教官进行军事训练。 1895年初,孙中山回到香港,联合杨衢云领导的辅仁文社,成立兴中会总 会,对外用“乾亨行”的名义作掩护,并发布经过修改的《兴中会章程》。发展会 员120多人,主要分布在香港和广州,其成分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