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章肠道感染病毒.ppt
A组(1-22.24型) --疱疹性咽峡炎.手 无菌性脑炎.普 1.柯萨奇V 足口病.皮疹.急性结膜炎 通感冒.类脊灰 炎.流行性胸痛. B组(1-6 型) -- 心肌炎.心包炎.不明 肌痛 发热 .糖尿病 ? 1- 9 ---无菌性脑炎.皮疹.类脊灰炎 2.ECHO V 11-27---心包炎.心肌炎.普通感冒 (埃可V) 29-23---婴幼儿腹泻.流行性胸痛 3.新型肠道V 68型---小儿肺炎和支气管炎 69型---不清(小儿直肠拭子中分出) 70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接触感染) 流行性强,可出现麻痹、脑炎 71型---手足口病(HFMD):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 与婴幼儿脑炎和腹泻有关 72型---甲型肝炎 主要包括: *轮状病毒 *杯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星状病毒 第28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胃肠炎V引起急性胃肠炎(V性腹泻) 特点: 1.无细菌病原 2.突发,恢复快 3.相似的中度腹泻与呕吐 4.无年龄与地域限制 1. 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 轮状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大小不等的球形 具双层衣壳 外壳辐射呈轮状 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 耐酸、耐碱, 在粪便中可存 活数 天到数周 病毒内衣壳 病毒外衣壳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轮状病毒11个基因片段 特征性的电泳图谱 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 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VP1-VP4、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5)。 *VP7(表面糖蛋白)和VP4(血凝素) 位于外衣壳,是中和抗原,与病毒吸附有关。*VP6位于内衣壳,有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VP1-VP3 位于核心,分别为病毒RNA多聚酶,转录酶 和与帽形成有关的蛋白。*非结构蛋白(NSP1-NSP5) 为病毒酶或调节蛋白,在病毒复制和毒力产生 中起主要作用。如NSP4有肠毒素样的作用,与致病 有关。 轮状病毒的分组 A组 4个亚组,人类(6月-2岁)致病的主要 病 原体,对动物也有感染 (猴子、小牛、小鼠) B组 感染人、猪和鼠,曾在中国造成大面积流 行 (年长儿童,成年人) C组 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 D组 感染鸟类 E组 感染猪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在我国常称为秋季腹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感染最为常见; 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常称为 秋季腹泻。 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 *发热、水样腹泻、伴呕吐 *一般为自限性 *重者脱水和酸中毒,导致婴儿死亡 A组轮状病毒 发病机理 病毒感染造成小肠黏膜细胞微绒毛破坏和细胞溶解死亡,使肠道吸收功能受损; 病毒NSP4有肠毒素样的作用,使肠液过度分泌;出现严重腹泻。 B组轮状病毒 *引起成人腹泻,可产生爆发流行 *至今仅在我国有过报道 免疫性 *型特异性抗体(IgM、IgG 、SIgA) *肠道SIgA最为重要 *检测病毒颗粒:电镜或免疫电镜 *检测病毒抗原:ELISA法 *检测病毒RNA:11个片段特殊电泳图形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非常用诊断方法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口服减毒活疫苗——临床试用 *对症治疗为主,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 腺病毒电镜图 腺病毒模式图 第二节 肠道腺病毒 dsDNA V, 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 四季均可发病, 夏季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