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上册课文孔乙己.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乙己 1.小说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答:四次。实际上是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人很开心,可见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和同情心都被扼杀了,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酷。以笑衬悲,突出了浓浓的悲剧性。揭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突出了孔乙己地位的低下。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这样作品的反封建意义就加深了。 2.细读课文,探究下面问题。 (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外貌,动作,语言是正面描写;听别人叙述为侧面描写。孔乙己:既贫困潦倒,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子,既善良又无能,既可怜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体会一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答:作者用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酷,可见当时世态的炎凉,比第三人称更加真实,亲切。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也可以另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一位有什么不同?) 答:“排”表现出他摆阔气,而“摸”是孔乙己穷困潦倒的表现。这些变化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身残气微,已到了死亡的边缘,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他的精神,还摧残了他的肉体。 (2)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答:“捞”显示了问话人的嘲弄。“笼”击中了他内心的深重要害,痛苦之至。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预示着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在这里并不矛盾,用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因为当时的社会黑暗,孔乙己那样的人是没有活路的。 4.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们探讨一下。 解释一: 1 科举制度使孔乙己追求功名利禄,死读书,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    2 封建文化糟粕,使他灵魂堕落,相反成了不能谋生的可怜虫,没有成材。    3 封建等级制度使百姓麻木不仁,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嘲笑更为不幸的孔乙己。    4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冷酷残忍,将孔乙己推上一条不归之路。    5 总之,是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制度造成孔乙己的悲剧。    解释二:    ①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力,以丁举人为大袋的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②直接原因:因偷窃而遭丁举人的毒打    ③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热衷科举,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④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毒的毒害 * 课后习题(答案)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