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移动通信科学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2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广播/组播控制协议(BMC)子层 图3-39 BMC子层结构图 3.4.4 无线资源控制层 RRC层属于控制平面,UE和UTRAN间的控制信令主要是无线资源控制(RRC)层消息,控制接口管理和对低层协议实体的配置。 RRC层主要完成的功能有:接入层控制、系统信息广播、RRC连接管理、无线承载管理、RRC移动性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寻呼和通知、高层信息路由功能、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功率控制、测量控制和报告等。 1.RRC层结构 图3-40 UE侧RRC模型 图3-41 UTRAN侧RRC模型 2.RRC层的状态 图3-42 RRC的各种状态模式及各种模式间的转换关系 (1)空闲模式 (2)UTRAN连接模式 (3)RRC各种状态间的转换关系 3.5 WCDMA网络中的编号计划 3.5.1 UMTS网络的服务区域划分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为了向用户提供服务,网络需要随时掌握移动用户所在位置,网络需要进行位置和服务区域管理。 UMTS网络的服务区域划分如图3-43所示。 图3-43 UMTS网络服务区域划分 3.5.2 WCDMA网络中的编号计划 1.与服务区有关的编号 (1)PLMN标识(PLMN-Id) PLMN-Id?=?MCC?+?MNC (2)核心网的域标识 核心网的域标识有两种定义: 核心网电路域标识:CS-Id?=?PLMN-Id?+?LAC 核心网分组域标识:PS-Id?=?PLMN-Id?+?LAC+RAC (3)服务区标识 SAI?=?PLMN-Id?+?LAC?+?SAC (4)位置区标识 LAI?=?MCC?+?MNC?+?LAC (5)路由区标识 RAI?=?MCC?+?MNC?+?LAC?+?RAC (6)小区全球标识 CGI?=?MCC?+?MNC?+?LAC?+?CI 图3-44 WCDMA网络标识 2.WCDMA中移动终端用户的标识 (1)移动用户号码(MSISDN) MSISDN?=?CC?+?NDC?+?SN (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IMSI?=?MCC?+?MNC?+?MSIN (3)临时用户身份识别(TMSI和P-TMSI) (4)国际终端设备识别号和国际终端设备与软件版本号(IMEI和IMEISV) IMEI?=?TAC?+?SNR?+?SP IMEISV?=?TAC?+?SNR?+?SVN (5)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6)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传输信道分为专用传输信道和公共传输信道。 专用传输信道仅存在一种形式,即DCH(Dedicated Channel),属于双向传输信道,用来传输特定用户物理层以上的所有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以及高层控制信息,能够实现以10ms无线帧为单位的业务速率变化、快速功率控制和软切换。 公共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前向接入信道(FACH)、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RACH)、公共分组信道(CPCH)和下行共享信道(DSCH)。 (1)广播信道(BCH) (2)前向接入信道(FACH) (3)寻呼信道(PCH) (4)随机接入信道(RACH) (5)公共分组信道(CPCH) (6)下行共享信道(DSCH) 4.物理层成帧的基本概念 无论MAC子层到物理层的数据流,还是物理层到MAC子层的数据流(传输块/传输块集),都需要经过从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以便在无线传输链路上进行传输。 下面介绍实现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1)传输块 (2)传输块集合 图3-31 传输块集合示意图 (3)传输格式(TF) (4)传输格式集(TFS) (5)传输格式组合(TFC) (6)传输格式指示(TFI) (7)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 5.上/下行链路进程 (1)加CRC (2)传输块级联和编码块分段 (3)信道编码与速率匹配 图3-32 物理层上下行链路进程 传输信道类型 编 码 方 式 编 码 速 率 BCH 卷积编码 1/2 PCH PACH CPCH、DCH、DSCH、FACH 1/2,1/3 Turbo编码 1/3 表3-13 信道编码方式与编码速率 (4)插入不连续发送(DTX)指示比特(第1次/第2次) (5)交织(第1次/第2次) (6)无线帧均衡 (7)无线帧分段、传输信道复用和物理信道映射 (8)扩频和加扰 (9)调制 图3-33 扩频和加扰示意图 图3-34 下行调制方式 3.4.3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并向第3层提供服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