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一语文《琵琶行》、《虞美人》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琵琶行》、《虞美人》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鉴赏诗歌描写的音乐的形象,丰富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2. 通过分析第二三两段内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 整体鉴赏
古代有一位诗人,用诗的语言来描写音乐,再现美妙的音乐形象,读其诗,读者能如闻那绕梁不绝的雅韵,也能感受到诗那音乐般的旋律美。这诗人就是白居易。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琵琶行》。看看他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1. 阅读“诗序”,并概括“序”的内容。
明确:交代写作背景、缘由和目的。
2. 设问:交代什么写作背景?何处体现了写作缘由和目的?
明确:背景是作者从长安贬官至江州司马。“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不作今天“因为”解释,是“因此写下”,点出写作缘由;“以”是“用来”的意思,表明目的。
3. 设问:课文有几处描写音乐?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有三处描写音乐。第二处是正面描写,是详写;第一、第三处都是略写,不同的是,第一处是暗写,第三处是明写。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安排得很巧妙。
二. 重点鉴赏
1. 欣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把其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筛选出来。
2. 看注解,说出这几句诗各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
明确:“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音乐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音乐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描写音乐冷涩凝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描写音乐激越雄壮。
3. 设问:这几句描写到底有何妙处?
明确:比喻用得好,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小玉珠与玉盘相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珠”和“玉盘”,它的形和质都是圆润的,既写出了音乐的声,又写出了音乐的形,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的感觉。作者还把几种意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莺语花底”,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能让我们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4. 比喻是临时的,形容一件事物,可以用这样事物作喻,也可以用另外一种事作喻。比如“间关莺语花底滑”,用“莺语花底”作喻,也可以用其他事物作喻。
5. 这段诗还描绘了音乐的旋律变化。“低沉抑郁——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无声暂歇——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6. 设问:“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诗有何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说明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如梦方醒。
7. 设问:作者揭示音乐感人魅力是什么?
明确:诗人抓住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情”贯穿音乐描写的始终,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旋律变化也体现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抓住“情”来写,就写出音乐的灵魂,使音乐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感人魅力。
三. 主题鉴赏
1. 找出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照应的句子,理清第二段与第三段内容之间的关系。
明确:“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幽愁暗恨”,与第三段内容照应。一是用音乐的语言来表现琵琶女人生的遭遇,一是用人物语言直接叙述琵琶女的人生不幸, 这两段内容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 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然而,仅以色艺取悦于人,并未有自己的幸福。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寂守空船,以明月江水为伴,过着凄凉的生活。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乐伎们、艺人们悲惨的命运。
3. 设问:作者的同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
4. 为什么作者会流泪最多?
明确:因为触及到他自己遭贬的伤痛,也有可能是作者借琵琶女的形象抒自己遭贬的不幸。白居易能够冲破出封建的等级观,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歌女,并把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可贵的。
《虞美人》
一. 作者介绍
李煜,字重光,继承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十五年,政事不修,纵情享乐。国亡,降宋后封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他在文艺方面,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来。前期反映的只是帝王荒淫颓废的生活,后期则多是倾诉亡国失家的巨大悲痛。这首《虞美人》属于他的后期作品,相传是后主在其生日时,命歌伎在寓所中所唱之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二. 文本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