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獨創思維 思維成果的獨創性,是創造性思維的直接體現或標誌,常常具體表現為創造成果的新穎性及唯一性。 宋子京《筆記》云:「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後可以傳不朽。若體規畫圓,準方作矩,終為人之臣僕。古人譏屋下架屋,信然。陸機曰:『謝朝花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韓愈曰:『惟陳言之務去。』此乃為文之要。」苕溪漁隱曰:學詩亦然,若循習陳言,規摹舊作,不能變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魯直詩云:「隨人作計終後人。」又云:「文章最忌隨人後。」誠至論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49;魏慶之《詩人玉屑》卷5) 唐詩:「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又曰:「舊國別多日,故人無少年。」舒王東坡用其意,作古今不經人道語。舒王詩曰:「木末北山煙冉冉,草根南澗水泠泠。繰成白雪桑重緣,割盡黃雲稻正青。」坡曰:「桑疇雨過羅紈膩,麥隴風來餅餌香。」如《華嚴經》舉果知因,譬如蓮花,方其吐花而果具蕊中。造語之工,至於舒王東坡山谷,盡古今之變。(釋惠洪《冷齋夜話》卷5,彭乘《墨客揮犀》卷8;明季汝虞《古今詩話》卷8)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蘇軾〈紅梅三首〉其一) 深宮無人春日長,沉香亭北百花香。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鶯啼空斷腸。畫工欲畫無窮意,背立東風初破睡。若教回首卻嫣然,陽城、下蔡俱風靡。杜陵飢客眼長寒,蹇驢破帽隨金鞍。隔花臨水時一見,只許腰肢背後看。心醉歸來茅屋底,方信人間有西子。君不見孟光舉案與眉齊,何曾背面傷春啼。(蘇軾〈續麗人行〉)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一) 四、蘇東坡詩與生命安頓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蘇軾〈法惠寺橫翠閣〉)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4.已外浮名更外身,區區雷電若為神。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蘇軾〈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每大雷電,但聞雲中如嬰兒聲,殊不聞雷震也〉 5.秋早川原凈麗,雨余風日清酣。従此歸耕劍外,何人送我池南。但有樽中若下,何須墓上征西。聞道烏衣巷口,而今煙草萋迷。 (蘇軾〈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 偶次其韻二首〉) 6.……紛紛爭奪醉夢裏,豈信荊棘埋銅駝。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蘇軾〈百步洪〉) 7.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眞良圖!(蘇軾〈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食荔支〉) 8.……平生學道真實意,豈與窮達俱存亡。天其以我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蘇軾〈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 * 蘇東坡詩導讀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張高評 2012.6.15 (一)前言(人文素養與競爭優勢) (二)蘇軾生平學術傳略(天才詩人,百科全書式文學藝術家) (三)蘇東坡詩與創意思維 (四)蘇東坡詩與生命安頓 (五)蘇東坡詩與宋詩特色 (六)結語 (一)前言(人文素養與競爭優勢) 科技源於人性,創意來自人文 人文素養決定了態度,創意思維影響了格局 談吐、思辨、美感、創新、器度、 洞識、反思、前瞻、立身處世, 待人接物之際,都屬人文素養 文學院所修讀之文學、哲學、 歷史、藝術、語言、宗教等課程, 都是教養傑出領袖、人才 的法寶和典籍 (二)蘇軾生平學術傳略 天才詩人,百科全書式文學藝術家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就其主要經歷而言,正好經歷兩次 「在朝──外任──貶官」的歷程。 蘇軾多才多藝,詩、詞、文、賦、 書道、繪畫、文藝理論,均有傑 出成就。 儒學、佛禪、老莊、道教, 皆有涉獵,且深造有得。 蘇軾〈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 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南宋孝宗〈蘇文忠公贈太師制〉:「經綸不究於生前,議論常公於身後。人傳元祐之學,家有眉山之書。」 《宋史.蘇軾傳》:「器識之宏偉,議論之卓絕,文章之雄俊,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為主,而以邁往之氣輔之。」 《蘇軾詩集》,存詩50卷,2724首。分紀行、 述懷、釋老、仙道、雨雪、風雷、 山岳、江湖、泉石、樓閣、亭臺、 園林、花果、燕飲、書畫、筆硯、 茶酒、花木、寄贈、懷舊、酬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