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洞身开挖施工技术方案 (东山隧道左右线) 工程简介 东山隧道为单洞双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右线曲线半径为R=980m、R=1200m。右洞进口桩号为YK246+330.4,设计标高为272.58米,出口桩号为YK246+797,设计标高为285.77米,长648.6米,左洞进口桩号为ZK246+326,设计标高为272.702米,出口桩号为ZK246+981,设计标高为285.417米,长655米。隧道的纵坡坡率/坡长:左洞为2/1050.45,右洞为2/1050;, 隧道以Ⅴ级围岩为主,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湿喷混凝土(钢筋挂网)、钢架拱等为初期支护,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锚杆等为施工辅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做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道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洞内中间段照明亮度:4.5 cd/m2 行车横洞建筑界限:净宽4.5米、净高5.0米 行人横洞建筑界限:净宽2.0米、净高2.5米 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3×3.75m(单洞)、左侧向宽度为0.5米、右侧向宽度为0.75米、左侧检修道宽0.75米、右侧检修道宽0.75米、净高5米。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牵头,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要点,安全操作规程、文明施工及环保等要求。 2、试验室完成砼,砂浆等配合比试验并确定施工配合比;施工用水泥、砂及片石料也已经进场并检验合格(原材料的检验资料及配合比资料附后)。 3、线路导线点、水准点复测、闭合及加密工作已经完成并得到总监办的批准,平面测量控制网已经建立。 4、施工便道已经按照标准化施工指南的要求建设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及其他临时设施建设也已经完成。 三、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1)东山隧道位于龙岩永定段,隧道进出口,天然坡角稳定。表层覆盖薄层的残积土,洞身处围岩以弱风化花岗岩为主,呈碎石状压碎结构,岩石裂隙发育,顶部岩体厚度薄,无支护可产生坍塌,侧壁稳定差。 设计洞身结构及参数为: Z5-1型:开挖设计断面12.12m(宽)×9.826m(高);φ50mm超前小导管,长5m,外插角15°,环向间距0.5m,纵向间距3.0m,梅花型布置,42.5 R#水泥浆注浆,初期支护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I18型工字钢支撑+湿喷C25砼+挂φ6单层钢筋网。预留变形量12cm; Z5型:开挖设计断面12.12m(宽)×9.826m(高); φ50mm超前小导管,长5m,外插角15°,环向间距0.5m,纵向间距3.5m,梅花型布置,42.5#水泥浆注浆,初期支护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I18型工字钢支撑+湿喷C25砼+挂φ6单层钢筋网。预留变形量12cm; Z5-1(b)型:开挖设计断面12.10m(宽)×8.405m(高); φ50mm超前小导管,长5m,外插角15°,环向间距0.5m,纵向间距3.5m,梅花型布置,42.5#水泥浆注浆,初期支护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I18型工字钢支撑+湿喷C25砼+挂φ6单层钢筋网。预留变形量12cm Z5R型:开挖设计断面12.12m(宽)×9.876m(高);初支护采用φ25中空锚杆+U型钢支撑+湿喷C25+挂φ6单层钢筋网。预留变形量8cm; Z4型:开挖设计断面11.80m(宽)×8.245m(高);初支护采用φ22砂浆锚杆+格栅拱架+湿喷C20+挂φ6单层钢筋网。预留变形量8cm; Z0型:开挖设计断面11.94m(宽)×9.646m(高),初支护采用C25仰拱砼+C25衬砌砼+HRB335钢筋。预留变形量5cm; 3)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隧道洞身开挖作业,开挖前应全面掌握围岩整体性质和状况后再进行施做,同时应控制好开挖质量,超前支护材料与结构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做到开挖面平整、顺直,超、欠挖达标。 2.地形地貌: 本隧道位于低山陵区,局部基岩直接裸露。隧道穿越南北向的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自然斜坡坡度:进口为35-40°,出口为30-35°左右,洞身最高点海拔约378米,沟谷较发育,地表植被较发育。 3.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 地震烈度按照Ⅵ度设防。 洞身围岩级别以Ⅳ~Ⅴ级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带及近洞口段为Ⅴ。 隧道洞身围岩为早期侵入花岗岩,局部路段节理裂隙发育,围岩较破碎,侧壁及拱顶易产生塌坍、掉块、应加强支护。隧道施工应加强地质监测和地下水监测,做到动态施工,局部路段建议采用物探地震波反射法或地质雷达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更好地指导施工,保证安全。 四、总体施工安排 总体施工计划: 洞身开挖计划安排:2009年11月7日~2010年10月31日 进度指标:Z5-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