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国行为艺术的审美分析
第
第 PAGE \* MERGEFORMAT 1 页 共 11 页
引 言
行为艺术是行为艺术家结合了时间、空间、材料等其他元素,通过身体来传达某些理念的艺术形式,是行为艺术家有意味的行为艺术表演。行为艺术从七八十年代引入中国至今,它呈现出“他者化” 、“异端化”现象。这是由于中国行为艺术的概念来源于西方,中国对行为艺术内涵理解还不透彻、理论还不成熟,还未形成中国自己的行为艺术审美标准,于是仿照西方的行为艺术而出现东施效颦现象;另外一些行为艺术家为搏出位而采用惊世骇俗手段来“表演” ,妄自称其为“艺术” 。这些现象、作品引发了各界的争论、反思:
一、行为艺术的定义。如《21世纪中国行为艺术的审美特征》(HYPERLINK /grid2008/brief/SourceJump.aspx?dbCatalog=F@)jA%17:e%3E4?G=h2W%23f%20VGL/Rshowtitle=0$GD%2230C[:!$j%22%254%3E4?Gdbprefix=SCDBexpertvalue=%3E4?G0$D$=30C[:!$jstab=resultvalue=MYSDUnitCode=source=6J/%1F美与时代200705).一文引用陈履先生给行为艺术下的定义:“以艺术家的身体作为基本材料进行表演,通过艺术家的自身的体验来达到一种自身与外界进行交流。”
二、行为艺术的渊源。如王董《后现代“行为艺术 ”背后的思考》HYPERLINK /link?url=oXIGGJqjJ4zBBpC8yDF8xDh8vibi2lZaDSoEbodPKdr5SVxmUGUce2ZUCkXVxmGNK6C1Y8TFnIlj159tOPaR2H7zWWi(美术界.201112)中直接点出了中国行为艺术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舶来品。同时,一些研究者也认为,行为艺术的本体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变形。
三、对行为艺术的指责、批判。当代中国行为艺术越来越极端化,自残、割皮等这些打着“行为艺术”名号的事件,受到道德、法律的严重拷问。如《行为艺术逼近法律雷场》HYPERLINK /link?url=pyEKGJqjJ4zBBpC8yDF8xDh8vCWp46drDGtBcooKMBq6LVoxOm1pbxprL5TWu-8P3oyW06Wrx9txOolp2q(观察与思考.200312)则以法律的触角对行为艺术进行抨击、“围剿”。
四、行为艺术是否是艺术的外延。行为艺术能否归结为艺术范畴,这个问题成为各方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如《行为还是艺术:文化学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行为艺术》(泰山学院学报.200804). 从心理学的角度、中西方文化交融等方面追溯其艺术渊源。
本文的研究以“审丑”对当代中国行为艺术进行审美分析,主要包括丑、怪诞两个“审丑”特征。“丑”作为美学的范畴,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我们肯定的这种“丑”是必须具备“意义的丰满” ,而不是令人憎恶、恐怖的“丑恶” 。当代中国行为艺术呈现出的异端,如暴力、血腥等而被贴上“伪艺术” 、“反艺术”的标签,如果武断的把这些现象单纯的归结为美学的“丑” 或“艺术丑”是不合理的。另外,本文对行为艺术自身展开反思的同时,探讨审美视域中的中国行为艺术走向。
一、中国行为艺术的“审丑”形式特征
“审丑”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艺术家也越来越热衷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中国行为艺术无论是从外观上或是构成方式,还是由它引起的审美体验上都表现出丑和怪诞的“审丑”特征。 (一)“丑”
生活中的丑,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里称之为“自然丑”,一方面,它“使人产生不快感”,如无规律的线形和嘈杂的声音。另一方面,“自然丑”是事物的变形”, 参考文献[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30.[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61. [3]冷德彤.行为艺术的美学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2003(09).[4]刘法民. 怪诞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0. [5]吴艳艳. 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怪诞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01). [6]高洁.当代行为艺术的审美解读[D].郑州大学,2011(01).[7]朱逸宁. 当代中国“行为艺术”的心理文艺评析[J].观察与思考,2008(04). [8]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45.[9]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1. 致 谢 2012年12月我开始了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IECCPA 046-2023 废SCR 脱硝催化剂循环利用技术规范.pdf
- 《烹饪工艺学》教学课件.ppt VIP
- 群落生态学基础生态学.pptx VIP
-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其药物治疗.pptx VIP
- 高三试卷: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docx VIP
- 砖瓦施工职业发展研究报告.pptx VIP
- 南京绿地广场紫峰大厦项目研究报告.ppt VIP
- G10-40SQF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明细工程量.xlsx VIP
- 《GB/T 40595-2021并网电源一次调频技术规定及试验导则》.pdf
- 2023年CCAA注册审核员《产品认证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