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积极引导文化经营方向和消费方向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就下令免去书籍税。   [1]税费的免除,表明了明统治者对图书业的重视和扶持,这极大地刺激了图书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此外,明统治者还多次下令收购天下遗书善本,如明成祖时文渊阁的藏书量大大超过了以前,这与明成祖对书籍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他认为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2]仁宗、宣宗时,文渊阁藏书有增无减,是时,秘阁贮书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   [3]明统治者对图书的重视和扶持,直接导引了整个社会的藏书、刻书风气,明人上下都以藏书为贵、刻书为荣,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然而,在保护和扶持图书业的同时,明统治者对图书的出版内容也作了限定。   凡是不利于维护统治或有背于封建道德伦理的书籍,一律禁止刻印和出售。   首先是禁止天文图谶、妖言异说类书籍。   洪武六年1374年,明政府规定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图谶、应禁之书及历代帝王图像、金玉符玺等物者,杖一百;若私习天文者,罪亦如之,并于犯人名下追银一十两,给付告人充赏。   造谶讳、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   若私有妖书隐藏不送官者,杖一百,徒三年。   [4]成化十年1474年,在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宾等奏议下,明宪宗同意备录其妖书名目榜示天下,传司者必有刑诛。   [5]其次是禁一些亵渎帝王圣贤的词曲。   永乐九年1411年,明政府下令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来送法司究治。   奉圣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干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   [6]此外,明代还禁与程朱理学相佐的异端邪说之书。   如小说《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明统治者认为这类小说若不严禁,恐邪说异端,日新月盛,惑乱人心,并规定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禁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惑。   [7]最为突出的是禁李贽的著说《藏书》、《焚书》等,这些书籍因批判程朱理学而为当权者所忌,令所在官司尽搜烧毁,不许存留。   如有徒党曲庇私藏,该科及各有司访参奏来,并治罪。   [8]李贽最终在狱中自杀。   另外,明统治者对当时的文化娱乐业也作了一系列的规定,规定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治化和维护统治政权。   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明太祖在观看乐人演出之时便对身边的侍臣说道礼以道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治?元时古乐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和,又使胡虏之声与正音相杂,甚者以古先帝王祀典神祗饰为舞队,谐戏殿廷,殊非所以道中和,崇治体也,今所制乐章颇协音律,有和平广大之意,自今一切流俗喧堯淫亵之乐悉屏去之。   [9]在明太祖看来,这些淫词艳曲,在一定程度上会蛊惑人心、破坏社会风气,有背儒家思想,因此坚决禁止此类曲目的上演。   明人何良俊也讲到当时禁止所唱时曲,大率皆情词也。   [10]除淫词艳曲有伤风化的曲目禁止上演外,对于戏剧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明确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不禁外。   [11]明统治者认为扮历代帝王后妃等有损皇权的威严,因此严厉禁之。   而对于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曲目明统治者则大力倡导。   如高则诚的《琵琶记》,该曲目因宣扬封建伦理中的忠孝节义而备受统治者的青睐和赞扬《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则诚《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并日令优人进演。   [12]除上述内容外,明统治者对文武大臣等的文化消费行为也作了相关说明。   明政府在京师聚宝门外,建官妓馆六楼,允许官宦们朝退之后饮酒于群楼。   不过官宦们在妓馆仅限于饮酒听曲,绝不准挟娼饮宿,否则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   [13]同时规定凡武臣子弟,嗜酒博弈,及歌唱词曲,不事武艺,或为市赐与民争利者,皆坐以罪,其袭职依前比试不中者,与其父并发边境守御,不与俸。   [14]明廷通过这些规定使得官员们的娱乐行为有了一定的节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引了社会文化消费。   二、重视文化市场的商税征收明代文化市场相当地繁荣,各大繁华都市华区锦肆,鳞次毕集,其经营形式既有固定的商肆,如书肆、画店、揭裱书画页店、笔铺、扇铺、纸店、古董店,及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如茶肆、酒楼及青楼等;又有集市性的摊位交易,如北京的灯市和城隍庙市,南京的上元集市、杭州的香市等;还有流动性的商贩,如李日华居住浙江嘉兴的乡镇,他在《味水轩日记》中就记载了不少上门兜售古玩、书籍的游贾。   [16]面对日益发展繁荣起来的文化市场及其带来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