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OC

高性能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论文中英文摘要 作者姓名:许运华 论文题目:高性能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作者简介:许运华,男,1977年3月出生,2004年9月师从于华南理工大学彭俊彪教授,于2008年6月获博士学位。 中 文 摘 要 白光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PLED)由于其在照明领域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及溶液加工成膜和化学结构与发光颜色易于调节的优势,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的研究兴趣,已经成为聚合物光电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目前,白光PLED的发光性能不但与有机小分子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无机LED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也比单色PLED的低,如要获得实际应用,发光效率、光谱稳定性等发光性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白光PLED的实现及发光性能的提高涉及到新材料的开发、材料体系的匹配选择、器件结构的优化设计、发光光谱的稳定性及电荷的注入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高性能的白光聚合物发光器件。 聚芴(PFO)是一类性能稳定、研究较多的蓝光共轭聚合物,本文对以聚芴为基质的材料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通过聚合物共混、磷光染料掺杂及共聚等途径,制备了一系列高效的白光器件。首先我们用三种基本颜色的发光聚合物,采用双层结构通过简单的溶液旋涂方法实现了高效的白光PLED。第一发光层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红光芴共聚物的共混层,作为红光发射层和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由蓝光笼型多面体硅氧烷封端的聚烷基芴和绿光苯基取代的聚对苯乙烯撑混合得到,发射绿光和红光。通过调节两层聚合物共混比例,获得了包含三基色的高纯度白光发射,最大发光效率和亮度分别为4.4 cd/A和6300 cd/m2,处于同类器件的前沿水平。 共轭聚合物白光器件中,绝大部分发光共轭聚合物都是荧光发光材料,注入的空穴-电子同时形成概率分别为1/4和3/4的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然而只有单线态激子发生辐射衰减发射荧光,占总数3/4的三线态激子发生非辐射衰减而浪费掉,限制了聚合物器件发光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相反磷光材料利用重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强烈的自旋轨道偶合,使得其配合物的单线态轨道和三线态轨道相互混杂,增强了三线态到单线态之间的系间窜跃,大大提高了三线态激子的辐射衰减几率,最终使发光效率获得大幅度提高。本文以聚芴作主体材料同时也是蓝色发光材料,通过掺杂不同颜色铱配合物,实现了一系列高效的聚合物白光发光器件。以PFO掺杂黄光磷光材料,获得效率为5.6 cd/A的二元白光磷光器件;用绿光和红光磷光材料Ir(Bu-ppy)3和 (piq)2Ir(acaF) 代替黄光染料,获得了高色纯度的三元白光,效率为5.5 lm/W (9.0 cd/A);本文也尝试了三线态能级高于聚芴三线态能级的蓝绿光磷光铱配合物Ir(PPF)2(PZ) 和红光材料 (piq)2Ir(acaF) 作为发光体掺杂在聚芴中,获得了最大效率分别为6.0 cd/A和6.4 cd/A的蓝光和白光器件。 聚合物共混或染料掺杂是聚合物白光发光器件最常用的结构,对于多元的发光体系易于出现相分离以及由于各发光单元能级的不同造成的能量转移和电荷陷阱,随电压变化可能导致各相区域的发光强度发生相对变化或能量转移效率和电荷陷阱的填充发生变化等,使不同波长的发光强度发生相对变化,从而影响白光色度。另外由于不同材料的寿命稳定性不同,也可能产生由于材料老化的速度不同造成色度的变化。这些都给器件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白光聚合物的实现方案,将发绿光的苯并噻二唑结构单元和发红光的铱配合物与发蓝光的芴单元共聚获得一种多元共聚物,通过控制共聚单体的投料比调节各单元的相对发光强度,获得了一系列高效白光聚合物。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极其稳定的发光光谱,不受工作电压的影响,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也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同时含有单线态和三线态发光单元的白光发光共聚物。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电子-空穴注入/传输的平衡与否,这是PLED研究最广泛的领域之一。而大多数共轭聚合物较差的电子注入能力是限制器件性能提高的最大因素,因此提高电子的注入效率对PLED性能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为降低电子注入势垒,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与聚合物能级匹配的低功函数金属作阴极,而这类金属都具有活泼的化学特性,易于与水、氧等发生反应,对器件的制作及储存环境有苛刻的要求,极大提高了制作加工成本而不利于产业化生产。因此,现在PLED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是保证电子注入能力的前提下,用较稳定的高功函数金属代替不稳定的低功函数金属作阴极。我们用具有良好电子注入性能、带氨基的聚芴共聚物,聚[9,9-二辛基芴-9, 9-双(N,N-二甲基氨丙基)芴] (PFN) 作主体材料,用红光铱配合物Ir(DMFPQ)2pt作客体材料,以Al为阴极,获得了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