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沉积盆地地下水与油气成藏2保存关系
沉积盆地地下水与油气成藏2保存关系
楼章华1 ,2) ,朱蓉1 ,2)
,金爱民1 ,2) ,李梅1)
1) 浙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所 ,杭州 ,310058 ;
2) 浙江大学海洋研究中心 ,杭州 ,310058
内容提要 :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可以划分为 : ①泥岩压实水离心流 ; 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 ; ③(层间)
越流 、越流2蒸发泄水和 ④滞流 4 种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通常盆地边缘大气水不对称下渗 ,发育向心流 ,中央凹陷 区以泥岩为主的砂泥岩地层压实 ,发育离心流 ,大气水下渗向心流与地层压实离心流汇合 ,发育越流泄水 。沉积盆 地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和地下水成因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分布规律 。在离心流和向心流流动过程中 ,地下水浓 缩、盐化 ,在越流泄水区形成高浓缩 、高盐化地下水 。泥岩压实离心流是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地 层压实排水离心流过程中 ,由于岩性、地层 、断层等圈闭使得部分油气在运移过程中聚集 ; 在地下水越流泄水过程 中有利于油气大量聚集 —富集 ;在向心流推进过程中 ,早期聚集的油气可能部分被破坏 ,此外也可能在特定的地质 条件下形成水动力和部分岩性 、地层、断层油气藏 。
关键词 : 油田地下水化学 ;油田地下水动力 ;油气成藏动力学 ;油气保存条件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学是涉及水文地质
学和石油地质学的交叉学科。从水文地质角度分析 , 沉积体系中的烃源岩和油气总是与地下水伴生 ,地下 水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动力和载体 ,油气成藏是 地下水在地史进程中循环活动的产物 ( 汪藴璞等 ,
1995) 。Munn 于 1909 年最先提出了“油气聚集的水 力学说”(Munn ,1909) 。Rich ( 1921) 认为 ,在泄水区 , 背斜或其他的构造可以成为来自各个方向地层流体
(包括油气) 汇集的中心 ,因而成为油气聚集的位置 ( Rich ,1921) 。Hubbert 在 1940 年第一次出版了关于 地下水运动理论的经典著作 ,并用精确的数学术语论 述了开阔盆地中地下水的流动 ( Hubbert ,1940) 。目 前的研究表明 ,沉积盆地流体的驱动力主要为压实驱 动、重力驱动和密度 (热对流) 驱动 3 种机制 ,其中以 前两者为主。重力驱动流动亦称地形驱动流动 ,是以 海拔以上 ,并以地下潜水面为基准面 ,由流体静压头 驱动的大气水进入沉积盆地的流动。重力是大气水 流动的主要动力。Tót h (1963 ,1978 ,1980 ,1999) 在重 力作用下的地下水流动模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压实驱动流动是在压实作用和剩余压力的作用 下发生的流体流动 ,流动的实质是压实和成岩过程中
自由水或结合水的排出 ,也是地下水流动的主要动力
之 一 ( Chiarelli , 1978 ; Magara , 1978 ; Hunt , 1990 ; Bredehoeft et al . , 1994 ; Lee et al . , 1994 ; Sorenso n ,
2005) 。杨绪充(1989) 则初步总结了陆相含油气沉积 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基本特征。楼章华等 (1998) 从 盆地流体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
动力、水化学之间的成因联系。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 决定了油气的运移、聚集、保存或破坏 ,是石油地质与
工程重要的研究内容 (Bachu ,1995 ; 楼章华等 ,1997 ,
2001 ,2003 ,2005 ,2006a ,2006b ;金爱民等 ,2002 ,2003 ,
2006 ;朱蓉等 ,2003 ,2006 ;Lo u et al . ,2004) 。但是 ,油 田水文地质学一直是石油地质学领域十分薄弱的环
节 ,有关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学及其与油气田
形成、分布方面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总结 了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水化学场的基本特
征 ,以及与油气成藏2保存的基本关系。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基本特征
理想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与局部水动 力单元类型 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
1
1 . 1
注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资助成果。
收稿日期 : 2009202206 ;改回日期 :2009206207 ;责任编辑 : 周健。
作者简介 : 楼章华 ,男 ,1963 年生。教授 ,主要从事含油气沉积盆地地下流体化学2动力学、油气成藏2保存等方面研究。通讯作者 : 朱蓉 ,通 讯地址 :310058 ,杭州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水文所 ; Email :zhuro ng @zj u . e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