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在清代前期就是国内重要的稻米输出省份①。 近代,由于内外部诸因素的变化,安徽逐步成为国内稻米输出量最大的省份,自清末至抗战前,每年均有数百万石的输出量②。 长江流域是近代安徽稻米的主产区,也是近代安徽稻米输出的主要地区,数量庞大的稻米贸易无疑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市镇是稻米贸易的中心,因而,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的发展走向深受稻米贸易的影响。 关于稻米贸易对近代安徽市镇发展的影响,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谢国权、周忍伟等曾较为集中地探讨了芜湖的发展与米市的关系③,沈世培、张绪等在研究区域性市场问题时,涉及了粮食贸易对安徽一些区域内市镇发展的影响④,但目前尚无专文研究稻米贸易对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发展的影响。 鉴于稻米贸易是近代安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长江流域市镇是近代安徽市镇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对稻米贸易对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发展的影响之具体表现及其原因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仍有必要。 在现代交通出现前,水路运输一直是我国传统商业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 作为商业中心的市镇多在航运节点依水而建,市镇体系常与河流水系相一致。 因此,近代安徽境内形成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三大市镇体系。 明至清代前期,淮河流域形成了由淮河及其支流构成的交通运输网,农村集市贸易体系形成并逐步完善,城乡集市贸易较为繁荣。 如亳州,清初有村集39处,乾隆初期有64处,道光五年1825年增至95处①。 正阳关东接淮、颍,西通关、陕,商贩辐辏,利有鱼盐,淮南第一镇也②。 在津浦铁路建成之前,正阳关依然是淮河流域商业首镇。 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正阳关的地位被蚌埠取代,淮河流域形成了以蚌埠为中心的市镇体系③。 但是,明清以来,尤其是进入近代后,淮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已处于衰落期,加以战乱和灾荒,市镇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受到制约。 咸同之后,淮河流域市镇或废弃或规模萎缩。 如霍邱县在同治时废弃的集市就有19个④。 五河县城原本以其地濒水次,便于懋迁,关厢完缮,防护周严,商业兴盛,号称淮北都会,而清代中期之后,淮黄屡溢,加以咸同寇变,地势兴废靡常,街市损毁,光绪时废弃的街市就有14个⑤。 萧县在同治时有3个集镇废弃⑥。 凤阳在兵燹后也有若干集市废圮⑦。 霍山县城在清代前期商业兴盛,鱼盐粟帛苓茶之运殖,挟赀巨万者比比皆是。 而剧园酒肆歌吹沸天,灯火万家,达日不息。 以故四方辐辏,称巨镇焉。 但自道光末年起,战乱使得市肆变成废墟,商业一落千丈,遂不能复太平之旧⑧。 新安江流域地处山区,1920年代以前,交通特别是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市镇多坐落于江河之滨。 明清时,其市镇功能以货物集散为主,市镇规模较小,分布密度较低,总体分布呈线状结构;因地处闭塞山区,市镇数量和发展少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比较稳定⑨。 进入近代,在运输条件改变前,该流域市镇的功能和分布状况与近代之前没有根本区别。 如歙县在公路未通前,商业市场均在河道两岸,如深渡、街口、渔梁、篁墩、岩寺、上丰、富堨等处。 公路和铁路逐渐修筑后,流域内市镇格局发生了变化,形成了诸如水果、木业、盐业、米、茶叶、木板等商品的集散市镇,公路四达,形势改变,商业市场,因之转移,商货之输出与输入,亦因交通而生影响瑏瑠。 相较而言,长江流域以长江为纽带,南北支流纵横,河网密布,交通最为便利,在交通条件优越的运输线路节点上,多有市镇分布。 在社会经济方面,长江流域沿江一带与各支流附近的范围很大,在本省可说是最富庶的地方瑏瑡。 与新安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市镇相比,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内的市镇发展速度最快,市镇工商经济也最为兴盛。 该流域市镇在近代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镇数量较前有显著的增加。 以合肥、巢县、无为、舒城、南陵五县为例,合肥在嘉庆年间有18个镇,民国时较大市镇尚有21个;基层集市光绪年间较前猛增了200个左右瑏瑢。 巢县在道光年间有8镇瑏瑣,光绪时增至14镇瑏瑤。 无为县光绪年间比嘉庆年间增加了两个镇瑏瑥。 舒城在嘉庆年间有10个镇,光绪时增至26个瑏瑦。 南陵县嘉庆年间有13个市镇瑏瑧,民国时新增了20个镇①。 第二,总体上,长江流域市镇规模比另外两个流域的要大。 近代安徽五大市镇蚌埠、安庆、芜湖、合肥、屯溪,有三个位于长江流域。 其中,安庆是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皖西南的商业中心;芜湖是省内唯一的通商口岸和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合肥是皖中军事重镇和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 此外,长江流域还有相对较多的地区性中心市镇,如多数县的县城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