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波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研究报告
宁波市经济建设规划研究院
二○○六年十二月
《宁波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小组
组 长:徐 强
执行组长:赵 斌
成 员:杨代新 胡宇杰 夏 晖 励效杰
关于规划研究报告的说明
本篇规划研究报告是编制《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总结。规划研究围绕着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中心,通过对若干重点问题专项研究,理清思路,确立目标,建立指标体系,明确重点任务,为总体规划的编制奠定基础。
规划研究确定的重点研究专题包括:
1、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途径等理论问题,目的在于统一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为理清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奠定理论指导基础。
2、分析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以有针对性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制定有效的措施。
3、研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以便清晰地提出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统一思想认识。
4、研究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理清今后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重点抓手和着力点,明确发展的方向。
在规划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规划》已于2007年3月6日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附后)。
目 录
1一、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实现途径
1(一) 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11、 循环经济内涵
32、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5(二)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研究
51、 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组织层面
62、 循环经济发展的三条技术路径
9(三) 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及动力
10二、 宁波市资源环境基本情况
10(一) 土地资源及利用
11(二) 水资源条件与消费
12(三) 能源供给与消费
13(四)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14三、 宁波市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
14(一)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141、 农业循环经济基础较好,推行广度和应用深度不断拓展
182、 工业循环经济成效明显,部分行业走在前列
223、 服务业循环经济起步加快,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23(二)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231、 组织机构比较健全
232、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25(三) 城乡社会全面推进
26(四) 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
261、 农业方面
272、 工业方面
273、 服务业方面
284、 政策制度和组织体系方面
28四、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28(一) 指导思想
28(二) 基本原则
29(三) 规划目标
291、 总体目标
302、 具体目标
33(四) 主要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与比较
331、 万元GDP 能耗
342、 万元GDP 用水量、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
343、 开发区单位土地工业产出
354、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35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366、 城镇污水处理率、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
377、 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78、 SO2和COD排放总量
389、 其它指标
39五、 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40(一) 大力构筑农业循环产业链
401、 推广种养结合型产业链
402、 全面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
403、 综合利用农业秸秆
41(二) 推动农业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411、 努力提高单位土地农产品产出水平
422、 深入开展农业节水、节能
42(三) 抓好农业清洁生产
43(四) 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45六、 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45(一) 加强工业要素集约
451、 大力实施工业节能
462、 积极推动工业节水
473、 鼓励引导工业节材
484、 强化工业集约用地
48(二) 构建工业循环产业链
50(三) 推行工业无害化生产
50(四) 建设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501、 加强园区的统筹管理,促进产业共生
512、 做好产业基础配套服务,提高资源共享
513、 建设循环经济技术平台,强化信息共用。
514、 建立生态化改造的重点工业园区
54七、 积极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54(一) 引导服务业要素集约
54(二) 构筑资源回收再生体系
55(三) 培育优质生态服务业
56八、 全面推进城乡循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56(一) 实行城乡要素集约配置
561、 集约利用城乡土地
562、 大力推动建筑节能
573、 积极开展生活和市政节水
574、 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示范家庭的创建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县小升初数学试卷(解析版).docx
- TCECS 1240-2023 弃土场工程技术规程.docx VIP
-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df VIP
- 2025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竞赛规则.pdf VIP
- 最后一片叶子英文剧本.docx
- 地下铁道施工技术课件:基坑的围护结构-排桩.ppt VIP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 含解析.pdf VIP
- 小时工劳务合同范本(2024版).docx
- 湖北工业大学2023-2024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pdf
- 河道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4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