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天和医院 放射科 脑白质病变(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WML)是一个纯粹的影像学描述术语,在对健康老年人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头部MRI和CT扫描时常可发现WML,表现为脑室旁(periventricular lesion,PVL)或皮质下白质病变(subcortical or deep white matter lesions,DWML)。Valentine等在1980年首次描述了CT所见的白质异常。由于发病率较高,而且可能预测颅内或颅外缺血性事件,对WML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 WML的发病率 目前国内有关WML发病率的大样本研究较少,国外研究报道的发病率也不尽相通。2006年,Launer等以从欧洲9个国家随机抽取的1805名65~75岁的老年人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92%的受试者存在不同程度的WML,而且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其中DWML的发现率为92%,PVL的发现率为75.9%。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WML的发现率也逐渐增高。 WML的影像学表现 WML是指脑室旁白质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域CT扫描呈低密度或磁共振T2加权像呈高信号的影像学改变。 CT表现 WML的CT表现为局限于脑室旁区域或延及半卵圆中心的双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区(CT值较正常值5~10HU),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不强化。Aharon-Peretz等将WML按CT表现分为0~4级(表一) 表一 Aharon-Peretz 等级评分法 —————————————————— 0级 CT未见低密度区 1级 侧脑室前角或后角可见低密度区 2级 侧脑室前角和后角均可见低密度区 3级 沿侧脑室周围可见连续的低密度区 4级 侧脑室周围及放射冠可见低密度区 —————————————————— MRI表现 在MRI图像上,WML表现为侧脑室旁及深部白质区T2高信号以及T1等信号或低信号改变。Barkhof和Scheltens认为,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群检测,可降低灰-白质对比度,在低背景信号下WML病灶更加突出。而Piguet等认为,T2加权像对老年人WML的检查方面可与FLAIR媲美。Fernando等进行的死后头部MRI研究认为,T2加权成像检测WML的敏感性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当。另外,弥散加权成像可根据新发缺血性WML弥散度增高而区分新旧病灶。MRI还可生成高分辨率三维图像,进行更为详细和精确的容量分析。 WML在MRI上的具体表现为: 1)围绕侧脑室前、后角以及放射冠异常高信号 2)围绕侧脑室的条状或环形异常高信号 3)深部白质或基底节区点状异常高信号 4)位于白质的斑片状异常高信号 5)弥漫性病变,异常信号融合成片,弥漫分布于大脑白质区。 Fazekas等将WML的MRI表现分为0~3级: 表2 Fazekas等级评分法 ————————————————— DWML PVL ————————————————— 0级 无 无 1级 点状 帽状(侧脑室前后角) 2级 开始融合 连接成圆环状 3级 大片状融合 不规则,延伸入深部白质 ---------------------------------------------------- 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 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轴突和胶质细胞构成,不含神经元胞体或突触。白质可分为脑室周围白质和皮质下白质,前者由致密的短回路U形纤维组成,后者则由很多长的联合纤维组成,将皮质下结构(如纹状体)与皮质联系起来。白质的血液供应多源自软脑膜动脉的长穿支动脉、后者呈直角起源于蛛网膜血管,穿过脑皮质的垂直区域,沿着有髓纤维进入白质,且以直角形式发出短支供应白质。与侧脑室壁相邻白质区域的血液供应源自室管膜下动脉的脉络膜动脉或纹状体动脉的终末分支,长约15mm,与源自大脑表面的血管之间的吻合稀疏或缺如。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脑室周围深部白质主要是由穿支动脉供血,导致脑室壁周围3~10mm范围内成为白质区域的动脉供血分水岭区。因此,低灌注时该区域极易发生缺血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表3显示WML的病理学改变: 表3 WML的病理学改变 ———————————————————————————————————————— 肉眼观察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