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粉/陶瓷结构防热复合材料 烧蚀防热机理 加热期,热分解期,碳化层形成期, 气阻效应期、熔化期、碳硅反应期 c)烧蚀式防热复合材料 有效烧蚀热和有效热容量 典型烧蚀材料的烧蚀机理 熔化烧蚀、汽化烧蚀、表面燃烧烧蚀、 兼具熔化和汽化的烧蚀 烧蚀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因素 组分材料因素、复合状态效应、使用环境因素 * * Polymer Composites Review 第6章 复合材料的界面 6.1 研究复合材料界面的重要性 6.2 高聚物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及作用机理 6.3 填充、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 6.4 复合材料界面分析技术 Content 第7章 复合材料理化性能 7.1 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7.2 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 7.3 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及耐烧蚀性能 7.1 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 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 功能复合材料 ---利用复合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功能 热、电、磁、光学、声学、摩擦学、化学及生物 强功能、新功能、多功能 结构复合材料(用于承力构件) ---利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模量等) ◇ 功能复合材料的应用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 信息技术:收集、检测、传输、贮存和处理 空间技术:防热系统、低温隔热 电气工程:绝缘与阻燃、电磁波屏蔽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耐化学腐蚀和生物侵蚀 ※ 复合材料的应用与理化性能研究 复合材料理化性能的研究是功能复合材料应用的基础 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是复合材料研究和发展的基础 复合材料理化性能的研究主要讨论 复合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与 复合材料组分材料的性能 复合工艺 复合效应的关系 7.2 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 ※ 复合材料理化性能的决定因素 组分材料的相应性能 组分材料性能间的相互匹配、相互补充 复合效应 举例:“热致弯曲” ※ 复合状态和复合效应 复合状态包括 复合材料及组分材料的形状、尺寸 组分材料的分布、连续性、取向状态、界面状态等 复合状态分类: 微观复合状态 宏观复合状态 复合效应 指一定组分材料按一定的过程和状态复合后, 复合材料的指定性能与组分材料的有关性能的关系。 其特征: 1)一般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 2)同样的组分材料按相同的复合状态复合,在不同的性能上体现出的组合效应一般不一样; 3)对于某一性能,相同组分材料复合状态不同时,一般具有不同的复合效应。 线性效应 平行效应 平均效应 相补效应 相抵效应 非线性效应 诱导效应 共鸣效应 系统效应 各 种 效 应 的 实 例 复合效应 7.3 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及耐烧蚀性能 引言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 复合材料的比热容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 隔热、防热复合材料 阻燃复合材料 ☆ 引言 复合材料能否在环境温度中应用取决于其热性能 热传导和热容量:与外界热能交换和自身温度变化 热膨胀性能:结构尺寸稳定性 应力分布状态和抗热震性能 温度升高时的转变和额外分解:承力结构的使用温度上限 ☆ 复合材料的热传导 a)概述 b)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计算 c)复合材料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组分材料因素:组分材料种类、组分材料含量 复合状态因素 使用条件因素 ☆ 复合材料的比热容 a)概述 b)复合材料比热容加和性原理 c)复合材料热容量的影响因素 组分材料因素 (平均复合效应) ☆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 a)概述 b)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计算 c)复合材料热膨胀影响因素 组分材料因素:原材料热胀性能 组分材料的含量与刚性 复合状态因素:填充材料的连续性与分布状况 纤维预应力影响 使用条件因素:使用温度、热循环的影响 ☆ 隔热、防热复合材料 a)隔热复合材料---多孔型隔热材料:泡沫型和粒子型 --- 纤维型隔热材料: 表观密度、纤维直径、温度、环境气压 ---高效高强型隔热材料 ---多层反射型隔热材料 耐高温增强材料:CF、陶瓷纤维 耐高温基体材料: b)结构防热复合材料 纤维/树脂型结构防热复合材料 纤维或晶须/陶瓷型结构防热复合材料 碳/碳结构防热材料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