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道教服气导引术对中医“和于术数”养生思想的影响
姓 名:
2014年6月25日
论道教服气导引术对中医“和于术数”养生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道教;,,中医;,,养生
摘要:服气术与导引术是道教术数屮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炼养方术,是 以意念控制呼吸吐纳或内气运行,或者用意念以自力引导肢体运动,达到疏理气 机、强身健体之目的。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和于术数”,其养生技法受道教术数影 响很大,尤以健身气功最为突出。太极拳等养生功法直接从道教借用而来。
关键词:道教;中医;养生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Fuqi Daoyin”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ought of Keeping in Good Health by “Heyushushu”
Abstract: ’’Fuqi” and “Daoyin” are the Taoism characteristic and effective practice techniques which control breath or “Neiqi” to move, or leads body itself with thought to move, in order to adjusting the “Qi” and strengthening the body.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always emphasizes “Heyushushu”,its keeping in good health techniques had been influenced deeply by Taoism techniques,the health caring qigong is the best prominent in it. Taijiquan and other techniques had been borrowed or modelled from Taoism techniques.
Key words: Taois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eping in good
health
《黄帝内经》认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人们健康长寿、“度百岁乃 去”的根木法则。其中“和于术数”就是指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 道教作为一门重人贵生的宗教,其一切方术技艺活动都是围绕人的生存展开的。 道教术数与中医养生“和于术数”的思想和实践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服气导引是 道教术数中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炼养方术,对中医“和于术数”养生思想的影响 十分深刻。
1道教服气导引术的养生旨趣
“服气”是一种以气息吐纳为主,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修炼方法,在道界流 传甚久。古來名称不一,或称“行气”“食气”“调息”“吐纳”“胎息”等等,但不同的 称法包含的技法和层次也奋些微区别,如“胎息”就是服气练养方技中的最高层 次。道书对服气方法的记述很多,总体来说,就是以意念控制呼吸吐纳或内气运 行,达到疏理气机,使人体气血舒畅、脏腑通利的作用。服气时,均耍求凝神净 虑,抟气致柔,呼吸吐纳做到轻、缓、匀、长、深。道教在坚持“道”的本体地位 时,还以“气”作为生命赖以维持的根源之一。《云笈七签》摘引的《元气论》说: “人与物类,皆禀一元之气而得生成,生成长养,最尊最贵者,莫过人之气也。” 正是因为”气”在道门中人眼中十分尊贵,道界才十分重视修炼服气之术,这也成 为道教“服气”术的理论基础。服气之法虽然各有门派路径,但概括起来无非两大 类型,一是服内气,二是服外气。所谓“服内气”,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意念导 引,激发内气运转,以增进内脏功能。所以,“行气”这一称谓,有时又特指“服 内气”。一般的方法是:在夜半之后或者是五更以后,等到谷气消尽、心神安静 之时,即忘情闭气,将心念贯注于下丹田气海之中,寂然不动;咽气三两次便闭 气,仿佛将心“送入”丹田,渐渐感觉丹田内有声音鸣响,即将心念移入气海。坚 持一会儿,即开口徐徐吐气,又闭口咽气。如此反复二三十次,即感冥心忘情, 消息万虑。久而久之,感觉口屮津液甘香,这就是内气运行的气象。[1]与“服 内气”相对应的是“服外气”,这里所讲的“外气”,是指身体以外的自然之气。当 然自然之气也不是随意可服的,因自然之气有的对人身体健康有利,有的对人身 体健康有害。道教“服外气”是服的对人体有利的气又叫“生气”,而那些对人有害 的气即“死气”是不可服的。所以,道教服外气对周围环境是有严格要求的,必须 选择适宜的时辰、场合等。不过在实际练养过程屮,往往将服内气与服外气结合 起来,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