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热病166例病例流行病学与临床分析
通过对黑热病病例的分析,探讨黑热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减少误诊提供依据。方法 对就诊患者采用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者收集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其在医院的病原学、辅助检查和病历记录等资料,免费给予锑剂药物治疗;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均有传播季节在流行区居住史;全年各月均有发病,非流行区病例以到九寨沟县、黑水县和甘肃、新疆流行区感染后发病的居多。发病男性高于女性。流行区16岁以下发病较多,占35.09%;非流行区以16岁及以上发病居多,占97.85%。病程最短者为7d,最长者达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占100%,进行性肝脾肿大占98%;以白细胞为主的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分别占83.33%和93.18%。rk39试纸条检查与骨髓穿刺的阳性符合率为100%,rk39试纸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骨髓穿刺(P <0.01)。结论 加强流行区居民和流动人口防病宣传,从流行病学上控制黑热病;黑热病的早期诊断关键是了解流行病学资料,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掌握骨髓或rk39试纸条检查方法,防止漏诊误诊。
黑热病或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经白蛉传播的人畜共患慢性寄生虫病。四川省黑热病流行于川北地区阿坝州的九寨沟县、黑水县、茂县、汶川县、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县[1],流行区类型属犬源型或称山丘型,主要传染源为病犬,传播媒介为近野栖的中华白蛉,是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流行区养犬数量增多,人口流动频繁,不断有新感染病例发生,黑热病发病回升趋势较为明显[2]。为了提高对黑热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现将2005-2009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诊断、于医院住院治疗的166例黑热病患者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核实和整理中心诊断的病例及其在医院检查的相关病历记录资料。
1.2 临床资料
1.2.1 流行病学资料 对就诊者询问外出情况,流行区居住时间,发病情况等。
1.2.2 临床表现 对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大伴肝脏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和白球比倒置等症状者进一步明确诊断。
1.2.3实验室检查 中心对具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采用rk39免疫层析试条法检测黑热病抗体,阳性者予以临床诊断[3];患者在医院进行髂骨穿刺骨髓涂片检查,查见利什曼原虫予以确诊。
1.2.4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流行区居住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查进行诊断。
1.3 治疗方法 检出的病例免费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注射液(600㎎/支),按公斤体重计算,总剂量:20㎏以下为220~240㎎/㎏,20~40㎏为200~220㎎/㎏,40㎏以上为180~200㎎/㎏,疗程为8~15d。
1.4 资料处理 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外出情况、发病与确诊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统计。
2 结果
2.1流行病学资料
2.1.1病例分布 2005-2009年共诊断检出黑热病166例,其中四川省内的患者150例,省外16例。在省内的患者中,57例来自川西北流行区居民,分别为九寨沟县25例、黑水县17例、茂县10例、汶川县3例(2例在黑水县感染)和北川县2例(均在九寨沟感染),流行区理县和北川县未检出当地病例;非流行区93例均为于流行季节到流行区居留过的流动人口,分布在全省的21个市、州的61个县、市、区,其中在省内流行区感染发病60例,在省外流行区感染33例,分别占64.52%和35.48%。以到过省内九寨沟县、黑水县和甘肃、新疆流行区感染后发病的居多,占92.47%(86/93),见表1。
检出的省外病例,在省内九寨沟县感染2例,黑水县2例,茂县1例;省外新疆3例,陕西3例,甘肃2例,感染地不详3例。
2.1.2发病季节分布 患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以3-9月和11-12月居多,分别占发病的68.00%(102/150)和17.33%(26/150)。其中流行区以4-6月和9-10月发病较多,分别占全年发病率的33.33%和28.07%;非流行区以3-9月和12月发病较多,分别占全年发病率的66.67%和13.98%,见表2。
2.1.3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省内流行区检出患者男性42例、女性15例,性别比为2.8:1;发病年龄男性为11个月~63岁,女性1岁1个月~64岁。其中16岁以下占发病数的35.09%(20/57);16岁及以上为64.91%(37/57);非流行区分别检出患者男性82例,女性11例,性别比为7.45:1;发病年龄男性为4~63岁,女性3~36岁。16岁以下为2.15%(2/9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