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7年高考理解类默写真题汇总.pdfVIP

2014—2017年高考理解类默写真题汇总.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 2017 年高考理解类默写真题汇总 2107 全国卷 1 (5 分) (1)曹操《观沧海》中 “______ _ ,_____ 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 说: “_____ __,____ _ ,_____ __ ? ” 2107 全国卷 2 (5 分) (1)《庄子 ?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 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 _________! ” (2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________ _ ,_____ ____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 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107 全国卷 3 (5 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 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狂风 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2017 山东卷 (6 分) (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___________ _ _ , ____________ _ ” (2 )曹操《短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 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 的壮丽景色。 2016 全国 1 卷 (6 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 专一的缘故。 (2 )在 《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 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1 2016 全国 2 卷 (6 分) (1)《孟子 ?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__________ , _________ _ ”。 (2 )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 __ ,___ _______ ”两句,以感叹的方 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_________ ,_________ _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 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2016 全国 3 卷( 6 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 道:“ , ” 。 (2 )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 中“ ,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 篇,即文中所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