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中国红色足迹第一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领航中国·红色足迹) 第一集 红色宣言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朱玉 【解说】如果能够给人类历史配上音乐的话,当年,那两位不到 30 岁的德国年轻人在 一个光线晦暗的咖啡馆里奋笔疾书时,他们的笔下,应该伴随着风雷之声。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1848年,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在伦敦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出版,犹如无穷黑暗中,骤然迸发出一线光芒, 映亮漫长的人类历史,至今不灭。 历史也因此铭记住了这个咖啡馆。因为,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此。 这是一栋位于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五层建筑,名叫“白天鹅餐厅” 。在一楼,有一个铜牌,标注了一位客人的名字,这个位子,永远留给了这位客人。铜牌上的名字,是“卡尔·马克思”。 【同期】白天鹅餐厅经理 安东尼奥·罗德里格斯·洛佩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起草了比利时工党的《共产党宣言》 。当时正值19世纪,社会 主义还是全新的思潮, 比利时人为了使社会基督教者更容易接受, 所以并没有把自己命名为 “社会主义党” ,而是暂时定名为 “工党”。1921或者1919年时才正式定名为 “社会主义党”。 【解说】1845年2月,马克思来到布鲁塞尔,就在这个楼里,他找到了思想与心灵 的居所。那时, 这里还叫作“白天鹅咖啡馆” 。马克思总是习惯选择进门左手的小角落坐下。 白天鹅咖啡馆位于布鲁塞尔大广场,它的历史几乎与布鲁塞尔一样长。由于消费低廉,这里成为平民经常的聚会场所。 马克思来到布鲁塞尔时, 27岁; 在这里陪伴他的, 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恩格斯,25岁。 我们选择这位先生进行采访,是因为他长相酷似马克思。谁曾想一开口,我们才发现,原来他非常了解白天鹅的故事。 【同期】比利时居民 Stelhome Deguelohe 我知道白天鹅餐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撰写 《共产党宣言》 的地方, 马克思在比利时避 难,在那个时候,比利时成为许多政治犯的避难地。不过马克思不喜欢布鲁塞尔, 因为这是 一个奉行资本主义的城市,所以他完成《共产党宣言》之后很快离开了布鲁塞尔。 【解说】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考证马克思喜欢的饮品,但白天鹅餐厅经理推测说,在 世纪中叶,葡萄酒价格昂贵,而啤酒价格相对低廉,生活拮据的马克思可能是要喝啤酒的吧。 谁能料到,角落中径自斟饮的年轻人,会成为伟岸的思想灯塔? 这张留着大胡子的马克思像, 在中国人心目中, 有着神圣的地位。 马克思很早就蓄起胡 须。当年,从普鲁士派出来跟踪马克思的密探的报告中, 就提到:“马克思似乎从不刮胡须” 。 时至今天, 大胡子的马克思虽然不再坐在角落里, 布鲁塞尔的白天鹅咖啡馆, 依然是无 数中国人心中的圣地,这些纷至沓来的中国游客, 他们的父辈,或许就曾经是在《共产党宣 言》中获得过信仰力量的中国革命者。 坐在这个角落里,马克思、恩格斯思考、讨论、写作。他们的文字,充满了理论威力、 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他们不会知道,在他们相继辞世后,在遥远的东方,他们的名字,会 深深镌刻在一个东方古国寻找民族复兴的历程中。 出自德国人之手的《共产党宣言》 ,激动着一颗年轻的中国心。陈望道, 《共产党宣言》 中文全译本的首译者。在1920年的早春, 他悄然回到老家,独自住进一间柴屋,开始他 的神圣使命--翻译《共产党宣言》 。 柴屋里只安置了几件简单的用具, 一块铺板和两条长凳, 既当书桌又当床。 一盏昏暗的 煤油灯,伴随着他送走了无数个漫长的寒夜,迎来了黎明前绚丽的曙光。 ” 2010年1月18日, 是陈望道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当年,这个29岁的年轻翻 译者为了集中精力工作,一日三餐和茶水都是母亲送过去。有一次,母亲给儿子送去粽子, 让他蘸红糖吃。结果,陈望道却把墨汁当红糖蘸着吃掉了,而红糖却依然放在原处未动。 在《共产党宣言》 出版72年之后的1920年8月, 它的中文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 究社出版,首印一千册。 此书甫一出版, 一位湖南青年就将它奉为至宝。十几年后,他与外国记者谈话时, 提及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 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其中的一本便是 “《共 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 这个人就是后来成为中国领袖的毛泽东。 这是山东省博物馆珍藏的一本小册子, 仅仅封面上的五个字就足以让所有参观者肃然起 敬。 这本《共产党宣言》 ,是1975年,由当时84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刘世厚捐献给国 家的。它屡遭战火,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堪称一大奇迹。 当年,刘世厚捐出这本用性命保存下来的《共产党宣言》时,当时在座的七、八十岁的 老党员看到这本当年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大胡子”书时,都激动得老泪纵横。 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造者马克思的肖像。 91年后的 今天,我们依然能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