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GB 20182—2006(2006-04-03发布,2007-04-01实施)
?
前 言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修改采用ECE R61法规(00系列,1984年版)《关于商用车驾驶室后围板前面外部凸出物认证的统一规定》(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ECE R61重新起草。在附录B中列出了本标准部分章条编号与ECE R61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表。 本标准对于ECE R61技术要求部分做了以下修改: a) 本标准未纳入ECE R61中第3章、第4章、附录l、附录2“认证程序及认证标志”的内容,其原因是标准体系与法规体系的形式差异所致。 b) 本标准将ECE R61中5.1.1“高于地面2m或低于基准平面或底线的部件”,更改为“高于地面1.8m或低于基准平面或底线的部件”。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于ECE R61做了以下编辑性修改: a)“本法规”改为“本标准”; b) cm改为mm; c) 增加资料性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关于本标准实施日期的建议: 新定型产品自2007年4月1日起实施,已定型产品自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振东、孙制宇。
GB 20182—2006
?
商用车驾驶室外部凸出物
The cab of commerical vehicles—External projection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商用车驾驶室后围板之前的车身外部凸出物的术语、一般规定、特殊规定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N类汽车。但不适用于汽车外后视镜及外后视镜的连接件、天线和行李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ll566—1995 轿车外部凸出物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外表面 external surface 本标准3.3中所定义的驾驶室后围板之前的车身外部表面,不包括后围板本身,但包括前翼子板、前保险杠和前轮等。3.2 驾驶室 cab 构成驾驶员、乘员舱的车身,包括车门。3.3 驾驶室后围板 cab rear panel 驾驶员和乘员舱外表面的最后面部分。对于不能确定驾驶室后围板位置的,本标准认定位于驾驶员座椅R点向后500mm的横向垂直平面为驾驶室后围板,若驾驶员座椅位置可调节,则调整到座椅的最后位置(见附录A)。如果驾驶室内装有一排以上的座椅,则调整到最后位置的最后排乘员座椅靠背位置被认为是驾驶室后围板。3.4 基准平面 reference plane 在车辆满载状态下,过前轮中心的水平面或离地高500mm的水平面,两平面中取其高度低的平面。3.5 底线 floor line 按下述方法确定的线: 取一个顶角为30°的圆锥体(自行确定锥高,锥顶向上,锥轴与水平面垂直),使其沿一满载车辆的车身外表面滚动以便连续接触车身外表面的最低位置,这些接触点几何轨迹就是底线。确定底线时,不考虑排气管、车轮和装在车身下面的功能机械元件,例如起重器支撑点,在拖曳或抛锚情况下使用的悬挂装置或连接件。在不改变位置的情况下,车轮拱形外面的间隙可假想成填平后所形成的光滑外表面。 确定底线时,应考虑前保险杠。就某一车型,底线轨迹可能在前保险杠的端头或前保险杠下面的车身板件上。如果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触点,应取最低的接触点来确定底线。3.6 圆角半径 radius Of curvature 最接近零件的圆形的圆弧半径。4 一般规定4.1 在汽车空载,车门、车窗及各种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下列车身外表面零部件不受本标准限制:4.1.1 高于地面1.8m或低于基准平面或底线的部件;4.1.2 在静止状态下,不能被直径100mm的球体所触及的部件;4.1.3 在低于基准平面的区域内,落在两个垂直平面之间的部件,仍受本标准限制。这两个垂直平面是触及到车身外表面的平面和此平面向车辆内部平移80mm的平面。4.2 车身“外表面”不得有任何直接朝外可能伤及行人和骑自行车及摩托车者的部分。4.3 本标准第5章中所述的车身零件不得有任何直接朝外的尖锐部分,以及由于其形状、尺寸、朝向、硬度等在碰撞事故中可能增加刮伤、撞伤的危险性或加重被撞者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59996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oc
- dl6551998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oc
- dl656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oc
- dl657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oc
- dl658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oc
- dl659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oc
- DLT 474.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避雷器试验.pdf
- dl7011999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oc
- dl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维护规程.doc
- dl7742001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doc
- gb251932010食品中百菌清等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doc
- gb26130201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doc
- gb39062005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报批稿修改部分).doc
- gb4706119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doc
- 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doc
- gb501682006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 gb502052001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总结).doc
- 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英文版.doc
- gb502432002防腐与绝热施工(风管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doc
- gb502432002防腐与绝热施工(管道系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