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缺氧及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一.实验目的
1.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器械:手术剪、镊子、注射器、测耗氧装置、滤纸、电子称
药物:生理盐水、0.25%氯丙嗪、5%亚硝酸钠、1%美兰溶液、钠石灰
实验动物:小鼠
三.实验步骤
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检查测耗氧装置 缺氧瓶内放入钠石灰一包,记录量筒内水的液平面刻度数
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称重,测呼吸频率。
分组:
模型组1:给模型组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然后把它放置室温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
实验组1:给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ml/10g体重 ,放到磨口瓶里并置入冰浴中,经过10分钟测呼吸频率
4.将两只小鼠分别放入缺氧瓶中,软木塞塞紧瓶口,另一端置入量筒中,记录液平面,密闭后开始计算时间。
5.观测指标及项目
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
2) 测定总耗氧量(A ml)
3) 计算总耗氧率(R%)
4) 实验前、冰浴中、实验中均每隔五分钟测一次呼吸频率
5)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6) 活动情况
7)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二、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鼠两只,不用称重。
2.分组
模型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再注射生理盐水0.2ml,开始计算时间
实验组2:给小鼠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2ml后,立刻再向腹腔内注入1%美兰溶液0.2ml,开始计算时间
3.将两只小鼠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小鼠的活动。
4.观察指标
1) 记录小鼠存活时间(T min)
2) 皮肤黏膜颜色变化
3) 活动情况
4) 小鼠死后进行解剖,取其肺脏、肝脏,放置在滤纸上,观察比较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
实验一
分组
体重
g
实验前呼吸频率/min
药物剂量ml
处理条件
呼吸频率
/min
缺氧呼吸频率
皮肤黏膜变化
存活时间
耗氧量
ml
耗氧率
%
活动情况
解剖情况
肺
肝
模型1
19.6
148
0.196
室温
180
164
淡粉
31’37’’
10
1.62
偶尔动一下,17min轻颤,而后死亡
鲜红
深红
实验1
20.6
176
0.206
冰浴
188
112
青紫
23’43’’
10
2.07
一直不动
23min出现角弓反张,然后死亡
鲜红
深红偏淡
实验二
分组
存活时间
皮肤黏膜变化
活动情况
解剖情况
肺
肝/肝血颜色
模型2
18’00’’
发白
安静,甚少活动。17’30’’后出现角弓反张现象,然后死亡
咖啡色
咖啡色/咖啡色
实验2
36’00’’
青石板砖色
基本正常直至处死
棕红色
墨蓝色/鲜红色
五.讨论
实验一 氯丙嗪、低温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氯丙嗪和低温的生理作用。氯丙嗪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抗精神病、镇吐、能增强催眠、麻醉、镇静作用、阻断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体温可随外环境变化而变化。用较大剂量氯丙嗪时,置小鼠于冰水浴,可使其体温下降,组织器官活动及对各种刺激反应下降,机体代谢率下降,耗氧量减少,耐缺氧能力提高,存活时间延长。
氧分压降低对小鼠的影响。将小鼠放入广口瓶内塞紧瓶塞后,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氧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乏氧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刚开始一段时间,密闭瓶中的PaO2降低,可以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从而使肺泡中的通气量增加,肺泡气氧分压升高,PaO2也升高。过一段时间后,PaO2降低过多,小鼠出现呼吸困难,PaO2过低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缓慢,肺通气量减少,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从以上可得知,实验一中实验组小鼠应该比模型组耗氧量及死亡时间均增加,耗氧率减少,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实验组小鼠先死亡,并且耗氧率大于模型组,因此,实验一失败。经过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可能是:①测量计数小鼠呼吸频率出现较大误差②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组小鼠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从而导致较早死亡③注射量出现偏差,小鼠中毒④小鼠个体原因,体质过差,耐氧性低下。
实验二 亚硝酸钠中毒导致的缺氧
亚硝酸钠中毒机理。亚硝酸钠中毒导致的缺氧属于血液型缺氧。其机制为: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Fe2+)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