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204张PPT).ppt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204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单元主旨概览]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兼收并蓄,发展演变,以适应社会需要,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文学辉煌灿 烂,书法、绘画、戏曲异彩纷呈、雅俗共赏。;考 点;考 点;考 点;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广角] “百家争鸣”的文化地位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历史广角] “诸子百家”中的对立观点 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庄子主张“顺自然”;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 “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历史广角]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它源于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给儒家学说增添了神学的色彩。;主题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美国最高法院东侧大门三角门楣正中雕刻的3个人物,分别是犹太先知摩西、孔子和古雅典政治改革家梭伦。在法庭内的天顶壁画上也有孔子像。 孔子思想在当时处于什么境遇?后来,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教你读史] 第一段材料从孔子的遭遇中映射出其思想在当时遭冷遇;第二段材料从孔子地位的变化看出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第三段材料显示出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力。三段材料由远及近,展示了孔子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孔子思想在春秋时期未受到重视,既不能满足争霸战争的需要又不能顺应激烈的社会变革。 (2)后经历代改造,儒学独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材料三 明主之所制导其臣者,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教你读史] 材料一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实现社会的治理。材料二体现了儒家“施仁政”“修其孝悌忠信”的民本思想。材料三反映的是法家思想,其关键信息是“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即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第一,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第二,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第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无为”政治,即所谓的“帝道”。;[名师归纳·清理过关]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主题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被封建统治者接受? [教你读史]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央集权” “官僚集团”“国计民生”等,归纳出汉代儒学能在缓和社会矛盾、规范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汉代儒学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2)“仁”“仁政”及“以德治民”等观点,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3)“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