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QC/T 316—1999
前 言
本标准是对ZB/T T24 013—1990《微型货车行车制动器总成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的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其主要内容与编排顺序与JASO C 441—77标准等效。 本标准中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ZB/T T24 013—1990。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汽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长江、秦宝波、冯悦新。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 316—1999eqv JASO C 441—77代替 ZB/T T24 013—90
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的台架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的行车制动器。
2 试验设备及仪器
2.1 试验设备2.1.1 试验设备为单扭臂或双扭臂疲劳式制动器试验台。2.1.2 试验台的动力输入装置应满足制动器的制动力矩要求。2.2 仪器及精度要求2.2.1 指示和记录各种参数的仪器及仪表,其精度等级不低于2.5级。2.2.2 制动力矩控制误差为±5%。
3 试验条件
3.1 制动器应符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3.2 制动器在试验台上的安装应与装车状态相同,制动鼓(盘)的旋转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一致。3.3 制动力矩按下列公式计算。3.3.1 货车、客车
3.3.2 轿车
式中:Mf——每一个前轮的制动力矩,N·m; Mr——每一个后轮的制动力矩,N·m; a——制动减速度,m/s2; G——车辆最大总质量,kg; Ff——前两轮制动力,N; Fr——后两轮制动力,N; Gf——车辆最大总质量时的前轴质量,kg; Gr——车辆最大总质量时的后轴质量,kg; H——车辆最大总质量时的重心高度,m; L——车辆最大总质量时的轴距,m; rf——前轮滚动半径,m; rr——后轮滚动半径,m。3.4 制动次数,按设计要求。3.5 制动持续时间为0.5s~2.5s。
4 试验方法
4.1 制动器安装在试验台上以前,应无异常现象,制动衬片(衬块)上无油脂、涂料等其它异物,制动鼓(盘)的摩擦表面应干净。4.2 试验程序4.2.1 试验前根据需要测量制动器各部位的有关尺寸,并做记录。4.2.2 磨合 a)以相当于3.43m/s2减速度的制动力矩实施制动; b)制动次数为5×103次。当制动力矩稳定时,可减少磨合次数。4.2.3 制动器的调整 制动器磨合后,按生产厂家设计要求调整制动间隙(不包括具有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制动器)。4.3 疲劳强度试验4.3.1 以相当于5.88m/s2减速度的制动力矩实施制动。4.3.2 在试验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制动管压,以保证制动力矩稳定。
5 试验设备及操作方法
5.1 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所示。
5.2 把扭臂装在制动鼓(盘)上,动力缸上、下运动,牵动制动鼓(盘)转动。5.3 制动鼓(盘)转动后,开始加压(制动开始),工作周期见图2所示。5.4 制动力矩计算方法
M=h·P
式中:M——制动力矩,N·m; h——制动器中心线至动力缸的中心距离,m; P——扭臂转动(工作)时所需的力,N。
5.5 调整加压装置中的液压或气压以确定制动力矩。
6 检查
6.1 检查时间 在试验过程中,当制动次数达到5×104次时进行第一次检查,以后根据需要进行检查,试验结束后进行检查。6.2 检查部位6.2.1 鼓式制动器 a)支承部位(销孔)的变形; b)制动蹄铁的变形及破损; c)制动底板的变形; d)安装部位的变形及松动; e)其它。6.2.2 盘式制动器 a)制动衬块插入部位的变形; b)制动钳的变形; c)制动衬块的变形及破损; d)安装部位的变形及松动; e)其它。6.3 有关零部件允许有轻微的变形及破损,但不应影响制动器的使用性能。
7 试验结果的记录
7.1 试验项目按附录A的表A1。7.2 在试验全过程中,如有异常,应作记录。7.3 在试验全过程中,按附录B的表B1要求进行记录。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表 A1 试验项目一览表
试验条件
试验项目及顺序
制动力矩N·m
制动次数次
制动保持时间s
备注
1
初期检测
—
—
—
—
2
磨??? 合
相当于3.43m/s2
5000
0.5~2.5
在获得了稳定力矩时,可减少次数
3
制动器的调整
—
—
—
在试验开始前调整间隙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N 1337-3:2005 结构支座-第三部分:橡胶支座 (中文版).pdf VIP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通用13篇).doc VIP
- 普通职员月度工作总结.docx VIP
- 2025至2030黄金珠宝首饰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小区供热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GB_T230.1-2018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11.pdf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与实施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手术病理标本前处理流程2023.pptx VIP
- 【招聘管理体系设计】摩托罗拉的招聘.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