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和保藏;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的
关键因素——菌种;细菌
放线菌
酵母菌
霉菌
由于发酵工程本身的发展以及遗传工程的介入,藻类、病毒等也正在逐步地变为工业生产用的生物。; 1.细菌;质粒 (plasmid):;2.放线菌;放线菌菌落形态;放线菌菌丝;放线菌;3. 酵母菌;酵母菌;4. 霉菌;霉菌; 其他生物:
A: 担子菌:所谓的担子菌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菇类生物。担子菌资源的利用正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多糖、抗癌药物的开发。
近几年来,日本、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对香菇的抗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香菇中的“1,2-β-葡萄糖苷酶”及两种糖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
;B:藻类(alga):;藻 类 工 厂;;根据资料直接向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2.1.3 从自然选种;2.1.3 从自然选种;采样;1. 制定方案; 工???生产上的微生物菌种最初都是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自然界的微生物种类非常多,分布广最合适的地方去采集菌种。;;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种类多,数量大,因而是最常采集样品的地方。采土的时候,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土壤肥瘦:有机质较多的土壤含微生物也多。肥土细菌多。园林土、农田土放线菌为好。分离真菌,采集富有植物残体的土样较为合适。;(2)采土深度:表层干燥,微生物较少。5-20 cm处较好。
(3)采土季节:以春秋二季为宜。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4)采土方法:选择地点→用小铲子除去表面→取5-20cm处的土壤几十克→放入事先灭过菌的纸袋内。
同时记录采土时间、地点、植被等情况以备查考。采土的点可多些,采土后要尽快分离。 ;水样采集方法;从植物体采集方法;从植物体采集方法; 3. 增殖培养 ;营养条件方面的控制;
通气条件的控制;
培养基酸碱度的控制;
根据特殊的生理特性而采用的方法;
添加特殊的抑制剂。
;1)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石油,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
2)把土样加入到含糖浓度高的培养基中,并把pH值调到4以下,就可使酵母菌得到增殖。
3)要筛选芽孢杆菌,先将样品加水后于80℃处理10分钟,非芽孢菌迅速死亡,使芽孢杆菌的浓度得到提高。
; 定义: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方法: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 一种类型选择培养基是依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设计的。如:
①利用以纤维素或石蜡油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能分解纤维素或石蜡油的微生物;
②利用以蛋白质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分离产胞外蛋白酶的微生物;
③缺乏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用来分离固氮微生物。; 另一类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人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没有营养作用,对所需分离的微生物无害,但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如:
①加入数滴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用于分离出放线菌;
②加入亚硫酸铋,可以抑制和绝大多数细菌,而G-的伤寒沙门氏菌可以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 ③加入染料亮绿或结晶紫,可以抑制G+细菌生长,从而达到分离G-细菌的目的
④加入青霉素、四环衰或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生长,而将酵母菌和霉菌分离出来。
⑤现代基因克隆技术也常用选择培养基,在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菌株过程中,利用质粒上具有的对某种(些)抗生素的抗性选择标记,在培养基中加人相应抗生素,就能比较方便地淘汰非重组菌株,以减少筛选目标菌株的工作量。;4. 纯种分离;b. ;1.稀释平皿分离法; 将三角玻璃棒在火焰上燃烧
(须注意勿使燃烧中的酒精滴入酒精瓶中,引起燃烧) ; 使用玻璃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开来,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隔天观察菌落数目,再依照稀释倍数推算出菌液浓度。 ;b.倾注平皿分离法;(4)毛细管分离法、小滴分离法及显微操纵仪法;5、性能测定;(1)平板快速检测法;②透明圈法;③变色圈法;④生长圈法;;2.1.4 从生产中选种;补充:菌种的分类鉴定;1. 表型分类;2.数值分类;3.化学分类;4.分子分类; 基于16S rDNA 序列构建的BH0951 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第二节 微生物选育种; 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转化、转导、原生质体融合及基因工程技术等重要手段。
这些重要技术对工业微生物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档评论(0)